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2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9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目前没有关于食用猪肉引发疾病的任何疫情。”前段时间,就一些居民收到“目前不要吃猪肉,部分猪肉携带一种化脓性脑炎病毒”等内容的手机短信,北京市卫生局负责  相似文献   
2.
将网民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智者三类,建立了一类具有标准发生率的谣言模型,应用动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谣言模型稳定性分析,并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讨论了如何通过控制参数以达到控制谣言传播的策略.结果表明,只有当“智者”的公信力比较高,广大网民在智者的影响下对谣言具有辨识能力,且不信谣、不传谣,最终将使谣言销声匿迹,传谣者移出系统.这将为管理者制定舆论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徐平 《青年科学》2013,(5):36-38
第九计 识别谣言 地震谣言的制造和传播是另外一种跟地震有关的灾害。地震谣传如果蔓延开来,轻则会使一些人惶惶不安,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重则有可能出现大量搭建防震棚、抢购物品、人员外流、停工停产等事件,影响社会安定;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跳楼避震、拥挤踩踏、愚昧迷信等造成人身伤亡的恶性事故。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SIR(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模型中引入抑制者对谣言的辟谣机制研究了在线社交网络上的意见动力学对谣言传播的影响.在这一模型中,节点可以与自身的邻居组成1个群,传播者可以通过该群传播信息,抑制者也可以在此群中对信息发表意见进行辟谣.辟谣机制在降低未知者对于谣言的接受概率的同时也可以促使传播者向抑制者转变.本文采用ER(Erd?s-Rényi)随机网络、无标度网络以及真实的社交网络研究了抑制者的沉默概率对于谣言传播范围的影响.首先发现,谣言传播的过程以传播者的峰值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谣言自由传播的前期以及抑制者和传播者互相制衡的后期;其次,谣言的传播会随着抑制者的沉默概率的增大而突然暴发.在谣言暴发阈值之下,沉默概率的增大不会导致谣言传播范围显著增大,这是由于未知者在感知到谣言并转变为传播者后又迅速转变为抑制者;而当沉默概率达到谣言暴发阈值时,抑制者将不能控制传播者对谣言的传播从而导致抑制者的降低和谣言的暴发;最后,无标度上的谣言自由传播的前期阶段比随机网络持续的时间更短,从而使无标度上的谣言更难以暴发.本文的模型综合考虑了意见动力学和谣言传播的相互作用,更加真实地模拟了真实世界社交网络中的谣言传播过程.为谣言传播的控制和干预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但也滋生了谣言和虚假新闻,现有的谣言检测模型在有标注数据充足时能有效解决分类问题,然而谣言可用的标注数据有限,各种针对谣言特点精心设计的模型倾向于过拟合,同时,现有模型的鲁棒性不足,谣言传播者恶意破坏谣言传播结构会使模型出现分类错误.针对以上问题,采用自监督的图对比学习方法,对原始谣言传播图进行不同方式的数据增强来模拟对原图的扰动,建立自监督对比学习任务,使图编码器捕获谣言更趋本质的特征,缓解了过拟合,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与泛化性能.在来源于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的三个公开数据集Twitter15,Twitter16和PHEME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模型的准确率比基准模型分别提高3.4%,1.8%和1.2%,证实了图自监督对比学习方法在谣言检测任务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谣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群体心理的反映与表现。辛亥年社会正处于历史转型时期,谣言在苏北社会大行其道,其内容不仅涉及与民众利益攸关的户口调查,诸多"革命话语式"的传闻也引起民众的恐惧与惊慌。为安定苏北地方秩序,地方官绅通过告示、宣讲以及武力胁迫等方式来消解谣言。辛亥革命前后苏北地方谣言的繁兴以及地方官绅民三方对谣言的反映,是辛亥鼎革的一个缩影,为研究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政权控制与社会民众之间关系提供了绝妙视角。  相似文献   
7.
谣言的泛滥是改革前俄罗斯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本文简要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改革前谣言的基本特点、谣言泛滥的根源、谣言的功能等,有助于对谣言加以把握并理解它与大改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网络中具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具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提出了更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SIQR谣言传播模型.同时给出了对应的平均场方程并对稳定性做了分析,还在社会网络中对SIQR模型中谣言真相传播率对谣言传播过程中各类人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谣言真相传播率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比没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谣言在具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更慢,谣言真相传播率越大,谣言在社会网络中的最大影响力越小.政府部门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谣言真相传播率,降低谣言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考虑传播率和移出率变化的谣言传播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典的谣言传播模型的研究中,谣言传播率和移出率通常被视为常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传播率和移出率变化的谣言传播模型,在均匀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中分别研究了传播率和移出率随时间变化的谣言传播模型,建立相应的平均场方程,并在Matlab中进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在传播率和移出率变化的谣言传播模型中,传播阈值依然存在,谣言最终的影响力较传播率和移出率不变的情况更为显著.此外,通过均匀网络与无标度网络谣言传播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传播率和移出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网络拓扑结构对谣言传播也有很大影响,并且均匀网络中谣言最终的影响力较无标度网络中谣言的最终影响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与产品相关的谣言影响个体对于产品的判断及购买欲望,进而波及整个供应链中产品的市场需求.考虑个体的情绪和个体对谣言的判断,将经典谣言传播模型中的免疫者R细分成为蒙蔽者R_a和清醒者R_d,两种状态的个体都知道但不传播谣言,不同的是R_a受谣言蒙蔽相信谣言不购买产品,R_d作为清醒者不相信谣言,且继续购买产品.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CISR_aR_d谣言传播模型,对模型进行稳定性证明,探讨谣言攻击对产品需求的遏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与产品相关的谣言严重制约产品的市场需求,商家在应对谣言攻击时所作出的正面宣传对于产品需求的恢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