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1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Metabolites of A Novel Antibiotic Bitespiramycin in Rat Urine and Bil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sensitive analytical method to identify active metabolites of bitespiramycin in rat urine and bile was develop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ESI-MS^n).Bitespiramycin and its major active metabolites in rat urine and bile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M1 serial(spiramycin Ⅰ,Ⅱ,Ⅲ),M2 serial(platenomycin A1,josamycin and leucomycin A1) and M3 serial(deisovalerylplatenomycin A1,deisovaleryljosamycin,deisovalerylleucomycin A1).  相似文献   
2.
对文题所述方法,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仿真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生化过程的模型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牛奶中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同步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5μm,150 mm×4.6 mmi.d)反相色谱柱,以甲醇为提取液,以SCX因相萃取柱为净化柱,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 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的检测波长285 nm,螺旋霉素的检测波长232 nm,进样量100μL。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30、20、40μg/kg,线性范围为20~800μg/kg,加标回收率为88.8%~99.4%,相对标准偏差为2.2%~8.9%。方法适用于牛奶中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残留量的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4.
邱盼子  郭欣妍  王娜  孔祥吉  何华 《色谱》2015,33(7):722-729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制药废水中3类10种抗生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水样用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通过比较在不同的固相萃取柱和洗脱液等条件下水样中目标物的回收率,优化了前处理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75 mm×2.1 mm, 2.7 μm),以0.2%(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梯度洗脱的流动相,在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0.1~1000 μg/L范围内,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螺旋霉素及3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5),方法检出限为0.07~4.37 ng/L,定量限为0.22~14.55 ng/L;目标抗生素的加标水平为0.002~40 μg/L时,平均回收率为50.4%~114.1%,相对标准偏差均不高于9.89%(n=3)。基于上述方法,对江苏省某制药厂废水中相关物质进行检测,在各废水处理单元中检出3种目标抗生素,质量浓度范围为0.46~1033.60 μg/L。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制药厂废水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螺旋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邱盼子  郭欣妍  王娜  孔祥吉  何华 《色谱》2015,(7):722-729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制药废水中3类10种抗生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水样用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通过比较在不同的固相萃取柱和洗脱液等条件下水样中目标物的回收率,优化了前处理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75 mm×2.1 mm,2.7μm),以0.2%(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梯度洗脱的流动相,在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0.1~1000μg/L 范围内,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螺旋霉素及3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 r2>0.995),方法检出限为0.07~4.37 ng/L,定量限为0.22~14.55 ng/L;目标抗生素的加标水平为0.002~40μg/L 时,平均回收率为50.4%~114.1%,相对标准偏差均不高于9.89%( n=3)。基于上述方法,对江苏省某制药厂废水中相关物质进行检测,在各废水处理单元中检出3种目标抗生素,质量浓度范围为0.46~1033.60μg/L。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制药厂废水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螺旋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步测定了抗生素生产废水中残留的螺旋霉素(SPM-Ⅰ)和新螺旋霉素(NSPM-Ⅰ)。考察了萃取溶剂种类、水样pH值、萃取次数、水样与萃取溶剂的体积比等因素对目标物回收率的影响。以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 i.d.,1.7 μm)为分析柱,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淋洗,流速0.2 mL/min,电喷雾正离子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检测。标准曲线在0.02~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方法回收率为70% ~ 8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检出限(S/N=3)分别为0.03 μg/L(SPM-Ⅰ)和0.06 μg/L(NSPM-Ⅰ)。该方法应用于无锡市某制药厂抗生素生产废水中SPM-Ⅰ和NSPM-Ⅰ的检测,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115.6±2.7) mg/L和(5.3±0.4) mg/L。  相似文献   
7.
螺旋霉素发酵滤液提取过程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进行工艺改造,研究了螺旋霉素发酵滤液提取过程中的萃取、反萃取工艺特性,考察了温度、酸度等诸因素对萃取和反萃取分配系数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萃取、反萃取过程的最佳平衡酸度和最佳温度范围。萃取过程的相应值为pH9~10和25~35℃,反萃取过程的相应值为pH在3.5左右和15~25℃。在此基础上,从萃取机理出发推导并建立了描述萃取、反萃取过程分配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以上实验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回归,得到半经验数学方程,求得萃取过程的标准焓变为74.88kJ/mol,反萃取过程的标准焓变为-18.78kJ/mol。  相似文献   
8.
在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链霉菌WSJ-1-195发酵生产必特螺旋霉素的摇瓶实验中,发酵36 h时向合成培养基中添加0.5 g/L的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效价和组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缬氨酸后,菌体在发酵48~60 h糖耗加快,达到1 g/(L·h),发酵液中丙酸和丁酸浓度先增后降,而发酵液中丙酮酸在胞内积累,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在48 h和60 h时分别增加20%和95%.由于糖耗加快,更多碳流可以通过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途径(MCT途径)将缬氨酸分解生成的丙酰CoA和丁酰CoA转化为内酯环合成所需要的直接三碳前体,最终效价比对照高出45.3%.添加缬氨酸后,由于大环合成增多,侧链前体的供应无法满足内酯环增加的需求,导致酰化组分含量总体下降,其中总异戊酰组分降低23%,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30.8%,丙酰螺旋霉素Ⅱ降低33%,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48.8%.同时缬氨酸代谢生成的丁酸也有可能会影响异戊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静息细胞系统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螺旋霉索(SPM)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种子菌龄为46h,培养基的pH为6.2,静息培养时间为18h时,对SPM合成最有利;乙酸盐、甲硫氨酸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乙酸加入量为1%时可提高SPM效价一倍;加入0.01%的甲硫氨酸,SPM产量增加50%,SPM的合成对NH_4~+比较敏感,当系统中NH_4Cl的含量达0.4%时,SPM的合成减少42%,如同时加入0.1%KH_2PO_4,可降低NH_4~+浓度1/3,从而解除NH_4~+的阻遏作用。此外,还发现0.1%KH_2PO_4不仅能解除外源SPM对SPM合成的抑制作用,并且能提高菌的生物合成活力近一倍。在静息细胞系统中加入氯霉素,发现SPM的合成是从培养30h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螺旋霉素生产过程中影响成品Ⅱ、Ⅲ组分含量因素及工艺的研究,从发酵配方、发酵液酸化处理、过滤、碱化、萃取、反萃取等工序做了大量试验,特别是对反萃取的不同酸水缓冲液体系、反萃取时间、反萃取最佳pH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对照试验,总结出一些提高SPM成品Ⅱ、Ⅲ组分含量的工艺改进方法,为以后提高SPM成品质量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