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447篇
化学   857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582篇
综合类   6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异烟肼分子结构中的酰肼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将Fe~(3+)还原为Fe~(2+),选择水合红绕啉二磺酸钠作为Fe~(2+)的显色剂,建立了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异烟肼的浓度在0.04~3.2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4×104 L·mol~(-1)·cm~(-1),检测限为0.033μg·mL~(-1).方法可用于异烟肼片剂和尿样中异烟肼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人们对光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光的本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长久以来困扰了很多有智之士。光的波动说笛卡儿(R.Descartes,1596~1650)就光的本性问题,在1637年提出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虽然笛卡儿更强调媒介对光的影响和作用,但他的这两种假说为17世纪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埋下了伏笔。17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格里马第(F.Grimaldi,1618~1663)首先注意到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发散点光源和一束倾斜平行光制作出在两个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变形全息透镜,且用此全息元件实现了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变形全息透镜两个方向上的焦距随全息记录条件和再现条件而变化,分析了用这种全息透镜实现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条件。实验表明,用该元件能够方便地实现任意级次的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  相似文献   
4.
新型菲涅尔线聚光太阳电池组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PMMA为材料,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加工线聚焦涅尔聚光棱镜,对在其聚光条件下不同入射角度情况下太阳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涅尔线聚焦棱镜能有效提高太阳电池的单位输出功率,而且具有比较宽泛的集光角的特性,基本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6.
报道了新合成的二氰基二硫纶·咯啉-5,6-二酮合铜(Ⅱ)配合物CuLL′(L=mnt2-, 1,2-dicyano-1,2-ethylenedithiolate; L′=phen-5,6-dione, 1,10-phenanthroline-5,6-dione)的变温磁化率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表征结果. 发现微晶粉体型的标题配合物CuLL′具有一定的顺磁性,形成四配位的近似于方形的结构. 探讨了这种配合物磁学特性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线阵CCD在双棱镜测光波波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CD是一种以电荷量表示光量的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电荷量的新型光电传感器件,其基本部分由MOS光敏元列阵和读出移位寄存器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光谱响应范围宽、分辨率高、精度高、稳定性能良好等一系列优点,与计算机配合使用,使得由CCD采集到的大量数据的处理变得非常容易.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可以经过存储、自动补偿和校正,最后打印输出,现今已在航天、遥感、军事设备、自动控制、雷达、医学、生物、化学、颜色测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我们将其用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林惠文  朱文祥 《中国化学》2003,21(8):1054-1058
The structure of the title adduct comprises a phenanthroline derivative 2-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and a methanol.The composition of the crystalline adduct was characterized as C19H12N4.CH3OH.It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ystem,space group Pna21 with a=1.3693(4)nm,b=2.2988(7)nm,c=0.51338(15)nm,V=1.6160(8)nm^3.Z=4,and final R1=0.0423.wR2=0.1012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all the 19 carbon atoms and 4 nitrogen atoms are coplanar.The bond length data indicated that a very extensive conjugation system was formed.This conjugation makes the compound being a potentially excellent energy transformer used for luminescent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渊源与历史背景光是什么?是波,还是粒子?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并一直萦绕在许多科学家的脑海里。虽然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是光学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还是在16、17世纪实验科学发展的推动下促成的。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玻璃制造业已相当发达,到16世纪末,眼镜的使用已很普遍,眼镜制造业已成为一个十分健全的工业。而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则是17世纪初光学仪器发展的最大成就。与之相适应,在这一时期,也就出现了以胡克(R.Hooke,1635~1703)描述显微观察的专著《显微学》为代表的光学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