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数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美术课前,老师让我们在校园里捡来一些树叶。我想,上美术课要树叶做什么呢?上课铃一响,美丽的杨老师神采飞扬地走进教室,神秘地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大家看,这是什么?说完,她从背后拿出一幅画。我们一看,都被吸引住了。这幅画不是用笔画的,而是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做的美丽的海底世界。杨老师说:"同学们,今天美术课的任务就是开动你们的大脑,用你  相似文献   
2.
尹艺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86-189
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新一轮基础课改的热门话题.通过对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学论》一个学期的观摩教学,对高师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获得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陈城良 《科技资讯》2012,(15):190-190
《我们的T型舞台》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设计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服装设计反映着时代特征和个人审美的需求。作为美术课本新课标《我们的T型舞台》的教学,要跟随时代脉搏,使教学内容能以人为本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使教师教有所授,学生学有所用。从而使《我们的T型舞台》的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且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放学铃声响过,同学们忙乱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因为那天有美术课,孩子们带来了小桶、笔墨、砚台、颜料等书画工具,所以那天的“战场”收拾起来有些麻烦。我正想嘱咐孩子们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东西,话还没出口呢,只听“啪”的一声(显然是有玻璃或瓷器掉到地面上打碎了)。孩子们先是一阵惊叫,而后又都屏住气闻声张望,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将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人文性,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走出旧的单一技能训练为主的美术教育误区的层面上来……体现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体现教育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世界已经跨入 2 1世纪 ,各行各业都在日新月异 ,不断更新。我们放眼望去 ,从克隆技术到纳米科学 ,从数字信息到网络时代 ,无不是以人为本、以科学为力在各个领域中优化改革的结果。我们的教育界也正进行着各种大胆的尝试。互相学习、总结经验、放开视野、着眼未来 ,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了首要位置 ,以更多更好地发挥人的潜能作用。普通中学的美术课教学应怎样进行改革呢 ?笔者认为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时间 ,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  一、创设情、景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美术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展现…  相似文献   
8.
中职美术课是中职美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大的方面来探讨目前中职生对美术课兴趣普遍下降的原因,并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中职生对美术课的兴趣:1、励志教育要与技术教育并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社会不良思潮和就业压力的影响。2、创建美术室,优化美术教学环境。3、利用中职学校里的手工课,提高中职学对美术课的兴趣。4、丰富美术教学手段,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9.
王瑞娟 《奇闻怪事》2007,(3):123-124
背景资料: 《蓝树叶》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十七课。课文记叙了在一堂美术课上,李丽向同桌林园园借绿铅笔,而林园园却没有借给李丽铅笔的事。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引导学生不妾太小气、吝啬,要热心帮助同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美育的概念及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教师的美育作用和美术课程的美育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