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1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紫苏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丽霞  廖菁 《贵州科学》1998,16(2):132-135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涨研究了紫苏根、茎、叶中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通过实验拟定了各待测元素的最佳分析条件,呼元素的回收率在96-105%之间,相对偏差小于6%,方法快速、准确、实用性强、同时,对紫苏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探讨,为办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亚硫酸氢钠加成法从紫苏油中单离出紫苏醛,并以此为原料,通过肟化反应合成了超级甜味剂1,8对艹孟二烯7肟.文中对合成工艺的最佳技术条件进行了报导.  相似文献   
3.
用黑曲霉和酵母将果胶粕(生产果胶的废渣)进行固体发酵,确定了合适的氮源,水分、pH、时间等发酵条件,生产出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亚硫酸氢钠加成法从紫苏油中单离出紫苏醛,并以此为原料,通过肟化反应合成了超级示剂1,8-对Mong二烯-7-肟,文 中对合成工艺的最佳技术条件进行了报导。  相似文献   
5.
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紫苏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蒸汽蒸馏香紫苏花序及叶得精油0.7-1.5%。经GC/MS分析,鉴定出46种香气成分,约占出峰面积的97%,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及β-荜澄茄油烯。  相似文献   
6.
以乙醇为溶剂,从紫苏中提取有效成分,采用微生物活性纸片法和烘箱法对紫苏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且对油脂食品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甘肃科技》2014,(4):I0001-I0001
正今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二批113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名单,我省4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名列其中,分别是"甘肃庆阳紫苏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甘肃民勤设施蔬菜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  相似文献   
8.
探讨提取玉米粕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g·mL-1)、温度、NaoH浓度为响应因子,玉米粕蛋白质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实施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粕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89(g·mL-1)、温度44.92℃、NaoH浓度0.078mol·L-1,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粕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到40.57%。  相似文献   
9.
以紫苏饼粕为原料,经发酵后用于鱼丸加工.研究乳酸菌接入量、酵母菌接入量、发酵时间对发酵型紫苏鱼丸感官风味品质的影响,对其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发酵的影响按照大小顺序为酵母菌接入量(B)、发酵时间(C)、乳酸菌接入量(A),得到最优方案为A2B2C2,即乳酸菌接入量为2.0%、酵母菌接入量为4%、发酵时间为6 h时,紫苏鱼丸发酵的感官风味品质最佳.正常加工对照组鱼丸与发酵型紫苏鲶鱼鱼丸质构特性检测的结果显示,发酵型紫苏鲶鱼鱼丸的质构特性均高于对照组鱼丸的质构特性;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型紫苏鲶鱼鱼丸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从野紫苏中分得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确定为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1;5-羟基-7,4’-二甲氧基双氢黄酮醇2;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3;檞皮素-3-O-β-D-葡萄糖甙4;5-羟基-3’-甲氧基双氢黄酮-7-O-芸香糖甙5;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芸香糖甙6。除化合物1和2外,其余4个黄酮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