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化学   44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赋存状态及配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的赋存有水溶相,离子相,胶态相和矿物相。以离子相为主,占稀土总量的80%,胶态相和矿物相较少只20%。4种相态中的稀土配分存在差异,稀土配分均以中重稀土为主,大约占稀土总量的60%以上,其中离子相稀土配分的中重稀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研究了Na2SiO3、H205.H102浮选药剂在稀土浮选体系中的交互作用,提出了浮选指标与三者用量的相关数学模型和用等值曲线法讨论Na2SiO3.H205,H102之间的交互作用规律,并进行了实践验证,结果表明,Na2SiO3,H205,H102三者之间存在中度不同的交互作用,以H205与Na2SiO3作用量耿强烈,H205与H102次之,Na2SiO3与H102较弱,该  相似文献   
3.
离子型稀土矿伴生一定量的铀、钍等天然放射性核素。采用原地浸矿工艺提取稀土时,部分放射性核素与稀土元素一同浸出,并随着稀土的冶炼过程富集在多种工序产生的废渣中,使得铀、钍、镭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大于1000 Bq·kg-1,属于低放射性废渣。随着渣量的不断增加,该类低放射性废渣的安全处置已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对放射性辐射环境管理、放射性废物存储及处理要求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放射性核素铀、钍、镭在离子型稀土矿冶炼过程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综述了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处理含放射性废水以及废渣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离子型稀土矿放射性核素处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放射性核素的源头减量化、废渣资源化、残渣安全化处置等方面的一些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属黏质土,具有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等特点,导致其原地浸出开采困难,提高浸取剂溶液在矿体的渗流扩散是原地浸出高效回收稀土资源的关键。本文分别考察了(NH4)2SO4,NH4Cl,MgSO4浸取体系下,CTAB,DTAB,SDS,油酸钠,油酸五种表面活性剂对于高岭土、蒙脱土、伊利石及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透性的影响,通过黏附功及黏附功降低因子分析表面张力与接触角对渗流的综合影响效果,揭示表面活性剂强化浸取剂溶液渗透性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浸取体系下,对于黏土矿物和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5种表面活性剂均可强化溶液渗流速度,缩短形成稳定流场所需时间。表面活性剂渗透强化效应为:CTAB>DTAB>SDS>油酸钠>油酸。黏附功及黏附功降低因子结果表明黏附功、黏附功降低因子越小,渗透系数越大,渗流强化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以液—液萃取法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NH_4)_2SO_4浸出液中提取稀土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含RE_2O_33g/l的稀土浸出液,以P_(204)(二2-乙基已基磷酸)为萃取剂,以5N盐酸为反萃液最终的富集液可达到130g/l左右,此液经过浓缩蒸发可得到固体氯化稀土结晶。  相似文献   
6.
对白云鄂博稀土矿来源放线菌Actinorectispora metalli KC 198~T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并测定其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将放线菌A. metalli KC 198~Ti进行土豆液体培养基(PDB)发酵,然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产物;萃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生代谢产物;单体化学成分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与质谱表征,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确定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单体化合物采用DPPH的方法测试其抗氧化活性.从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分共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学成分,依次确定为(1) 1,4-dimethoxy-2-hydroxynaphthalene-2-O-β-D-glucopyranoside、(2) 4-hydroxy-tetralone、(3)环(L-色氨酸-L-脯氨酸)、(4)尿嘧啶、(5)胸腺嘧啶、(6) β-adenosine、(7) 3-(2,3-dihydroxypropyl) indole.对分离的结构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以上单体化合物在50μmol/L的浓度下,均未显示出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为...  相似文献   
7.
本法采用P507淋洗萃取树脂富集稀土离子,在低酸度下解脱稀土元素。控制酸度在0.6MHCI下定容,采用自制新型可拆卸的循环雾化系统,以等离子光量计分别测定15个稀土分量,实验结果表明,稀土总量在毫克量级的各稀土回收率在96.48~97.5%之间,满足矿石中测定稀土元素的要求,相对标准偏差为±0.6~6.5%。  相似文献   
8.
9.
离子吸附型稀土尾矿中残留的大量硫酸铵浸矿剂随雨水淋滤进入周边环境,可造成矿区及周边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本研究通过实地采集稀土矿区土壤,开展室内一维土柱实验分别模拟浸矿过程和淋洗过程,并建立Hydrus-1D模型,评价该模型对稀土矿浸矿和淋洗过程的模拟性能。Hydrus-1D模型的弥散度的率定值为0.5 cm,浸矿与淋洗过程的Kd的率定值分别为0.07 cm3/g和1.2 cm3/g;在浸矿过程模拟中,4个观测孔模型的R2为0.95~0.99,ERMS为1.3~6.8 mmol/L;淋洗过程的R2为0.93~0.98,ERMS为0.2~1.6 mmol/L;Hydrus-1D能够较好模拟浸矿和淋洗过程中NH+4的迁移行为。示踪实验中Cl-穿透耗时为30~90 min;浸矿实验中,4个观测孔达到吸附饱和耗时为60~150 min;淋洗实验中,4个观测孔的NH+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纯矿物浮选的方法,以松醇油为起泡剂,研究了氟碳铈矿在辛基羟肟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在p H=7~11范围内,氟碳铈矿回收率大于96%,尤其在p H=9附近,氟碳铈矿的可浮性最好,回收率接近100%;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手段进行作用机制研究,红外光谱表明,辛基羟肟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XPS结果表明,氟碳铈矿表面可能只存在-C=O-RE-O-N-一种五元环螯合物;结合La3+和Ce3+离子溶液化学和氟碳铈矿浮选行为,推测La(OH)2+,La(OH)2+,Ce(OH)2+和Ce(OH)2+是存在于氟碳铈矿表面的浮选活性点,并推测了辛基羟肟酸在氟碳铈矿表面作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