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而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的最重要依附性力量。通过辨析吴汝纶与李鸿章的交往关系,梳理吴汝纶的李鸿章历史形象初次塑造,更能看清桐城派的政治观念。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李鸿章从"能臣"跌入"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李鸿章文稿、撰写李鸿章传记树立李鸿章的改革家形象。后期桐城派古文对淮系政治的文化建构与历史书写逻辑,是考察晚清民国直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桐城派古文发展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潘鼎新略论     
潘鼎新清道光年间举人,为报父仇创办三河团练,投李鸿章后成为淮军四大主力之一的鼎字营统帅,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官至巡抚。谅山抗法战役中因请廷态度不明造成指挥不力而遭败绩,革职回籍。  相似文献   
3.
淮军志》是研究淮军历史的一部力作,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但该书对某些史事或人物作了错误判断,白璧微瑕,百密一疏。研究者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淮军是继湘军后建立的清朝非经制兵,是继湘军之后晚清勇营的又一支重要武装,其制度基本仿照湘军,它的建立标志中国近代勇善兵制的发展和兴盛。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淮军既是湘军的继续发展,又是北洋新军的前身,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