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文化传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甚至法律制度都植根于其文化传统之中,本文从律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司法公正的价值取向,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打官司与打“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文化传统对司法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法制化,法律意识的不断深入人心,要求公平、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刑事诉讼中要求享有沉默权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从沉默权的历史、价值看,确立沉默权制度符合诉讼民主化的发展潮流,但要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从沉默权的历史发展,沉默权的利与弊及我国的国情阐述了在我国应确立有中国特色的有限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关于沉默权问题的争论在学界由来已久,而边沁关于沉默权的论述成为学者否定沉默权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试从沉默权的基本理论入手,引出边沁对于沉默权批判的具体表现,最后通过对边沁沉默权论述的逻辑分析,得出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增加的一项刑事司法原则,但该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完善好该原则,才能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文借鉴了国外沉默权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探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模式,力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很多中国学者鼓吹沉默权,但对于沉默权的危害未引起足够警惕:违反宪法,破坏其伦理内核;引起思想道德混乱,加剧信仰危机;堵塞诉讼信息源流,削弱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这导致人们对沉默权高估其利,低估其弊。不与“如实回答”义务相协调的沉默权,有害于中国提高刑诉效益和防控犯罪。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制度起源于17世纪英国普通法的支持者反对教会和国王、争取宗教和宪法自由的斗争中,其基本含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司法官员的讯问有陈述和不陈述的自由和权利,其理论基础主要在于高度尊重人的主体性和独立的人格尊严,其诉讼价值在于落实无罪推定原则、保障 人权、促进司法公正。近年来,英国对沉默权加以重大限制的真正动因在于它不利于打击犯罪。我国应建立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并设置一些与之相配套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虽然沉默权是法治国家的体现,它可以有效避免刑讯逼供现象的出现,但就中国目前的取证技术来说,仍不适宜确立沉默权制度。只有在取证技术得到完善之时,中国才可能赋予公民沉默权。现时,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理念,无罪推定原则最早是由贝卡里亚提出的。现在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司法准则,已为世界各国所关注。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理论界对该法第12条有关我国是否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进行了讨论。针对于此,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询问中有自始至终保持沉默,拒不作答的权利。沉默权制度的确立被称为"人类在通向文明的斗争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已为很多国家的刑事诉讼法所采用。而有限制地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更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