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开边拓土、尊儒兴学、知人信佞、奢侈酷暴、悔悟改过等五个方面对汉武帝的历史功过进行评价,认为汉武帝五十多年的统治生涯中有功也有过,功大于过,不失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和杰出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他知过能改的精神,更值得后世人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林硕 《世界知识》2023,(11):64-65
我国与中亚各国的交互往来渊远流长,贯穿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始终,跨越了近两千年的悠长岁月。初识中亚与开辟丝路两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西行前往中亚联络大月氏(“贵霜帝国”),以求东西夹击匈奴。尽管这一战略构想最终未能实现,却在客观上加深了我国与中亚各地的相互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帷幕由此揭开。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出一百多人的使团出访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使团首领是中郎将苏武。不料,苏武被匈奴扣押,并最终被流放到北海边牧羊,苦熬了19年。  相似文献   
4.
卜春艳 《青年科学》2010,(11):55-55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如果把孔夫子所生活的时代比作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那么孔夫子就是这花园中的一棵青松。他不惊叹儒家的中庸,也不艳羡法家的残酷,只坚守自己的那一份不曾改变的品质——绿,不屑于所有的嘲讽与讥笑,直到繁花落尽。  相似文献   
5.
汉武大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就是汉武帝。  相似文献   
6.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是汉代士人常说的一句套话。汉武帝正是"非常之人",也果真建有"非常之功"。在他的手上,大汉朝廷终于发现了文化的力量,认清了儒学的真相,从而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意识形态,完成了由质向文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7.
朱玉萍 《科技信息》2011,(14):383-384
在史学界,朱棣是位有争议的皇帝,可能是这个原因,他的英名远远的逊色于汉武帝、唐太宗、忽必烈、康熙、乾隆等,他统治时期一些杰出成绩,至今闻名内外,但他并没有引起众人敬仰。我认为,不管是古代时期的皇帝,还是近代或者当代的执政者,在他掌握统治权力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要把国家治理好,至于,因性格、脾气秉性或某种原因导致发生一些令人颤栗和难以理解的事件,造成一些重大的社会影响,理应遭到批判;但就其功劳,应该利用各种舆论方式,为其树碑立传。  相似文献   
8.
柳颜 《奇闻怪事》2010,(11):43-46
丝绸之路亘远绵长,西至印度王国,东到中国现在的西安,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已经成为了亚洲交通的十字路口,是世界上最古老,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丝绸之路,总给人一种富有异国情调的印象:骆驼商队、狂风肆虐的沙漠,还有那些玉石、绮罗、佛经、往事……加上古时战争频发、盗贼肆虐,丝路的黄沙中弥漫着金戈铁马的铁血味道!横扫欧亚的汉武神威,襟怀欧亚的中华气度……丝绸之路因此而成为人类史上举世无双的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9.
梅朵  杨毅 《世界博览》2008,(22):10-12
中国自古有三条对外开放的通道,这三条通道相辅相成,构成中国大陆战略与海洋战略并重的开放格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证明,开放总是和繁荣昌盛相随,封闭总是与落后衰败同在。早在公元前2世纪,汉王朝与波斯、罗马帝国被视为世界三大开放强国。到唐宋时期,对外开放达到高潮,商路达七条,宋朝的海上航路空前发达,泉州、广州、扬州均是名扬天下的贸易港口。这些对外开放的通道,构成中国大陆战略与海洋战略并重的开放格局。期间,中国长期保持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尤其是1800年前后的三个世纪内,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一直是亚洲,中国是不容挑战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和全球经济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0.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121-121
公元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汉武帝“分巴蜀,置犍为郡”。犍为郡领12县,堂琅县是犍为郡十二属县之一,其境域包括今巧家、会泽两县及东川区一部。堂琅县是封建中央王朝在云南最早建立的郡县之一,是边陲云南和巴蜀、中原联系的最早的通道。迄至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今巧家县地以“堂琅”称名建置前后七百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