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道德经》与禅宗皆以"无为"为核心,两者的意蕴在究竟理地并无不同,且两者之"无为"皆有顿、不全圆顿、圆顿之微妙次第。本文就是以此为主旨,去探研《道德经》与禅宗之各次第境界,以及在这些境界里其所展现的不同慧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认老子之"无边"亦即并无局限之真正圣者气质。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六书”中的次第问题。认为“象形”应置于“指事”之前,“假借”应置于“形声”之前,“会意”也应置于“形声”之前。所以,除了“转注”的“五书”的次第应为: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  相似文献   
3.
阿底峡在西藏传法历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历史学角度,把迎请阿底峡来藏的经过、阿底峡来藏后著书立说、厘清藏传佛教修习次第、以其著名的"道次第"理论影响藏传佛教各教派等的脉络置于当时复杂的社会历史中进行考察,分析了阿底峡来藏传法的社会背景,从不同角度评述和分析了阿底峡在西藏开展的弘法活动及其对藏传佛教产生的影响,并对作为历史人物的阿底峡及其独特理论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