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化学   320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738篇
物理学   417篇
综合类   291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且掌握概念应用方法.具体而言,概念教学目标体现在引导学生对概念来源进行把握;帮助学生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应用概念.因此,在组织开展初中概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概念来源展开分析,让学生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知,然后,组织学生概括抽象的数学概念,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学表达方法,强化对概念的认知;最后,指导学生应用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概念结构.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得数学阅读也有其独特性,它需要阅读者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知道数学概念、规则等的自然语言,也要知道它的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含义,还要理清它的结构、数学思想、积累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对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逻辑规则和方法以及数学语言进行逻辑透视,探讨数学难以理解的客观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概念规划的概念,阐述了概念规划的特点.概念规划反映的是一种趋势、一种意向,其特征是创意与速度,强调内容简化、重点突出,强调多目标、多方案的比较,强调规划的灵活性,淡化时间期限,注重动态特征.初步探索了概念规划在“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论文中“关键词”的标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关键词在文献检索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科技论文的发表,必须重视关键词的标引.明确指出出版专业中关键词的概念,探讨了不同标引方法的利弊,介绍了关键词的标引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索物理学中美的因素,领悟自然科学之美,激发科学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通过对商誉会计概念及其本质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和披露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趣味实验     
张久伟  房云恒 《物理实验》2004,24(11):64-64
物理实验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基础,是解决物理问题不可缺少的过程,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的关键.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现介绍几种课堂以外的、有趣的、简易电池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庆 《数学通报》2007,46(6):39-4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新概念形成的教学中,我们主张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教师要根据学习者自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