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适应也不例外。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对当时的气候冷暖变化已经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而且这种行为得到官方的认可,成为文人群体对气候冷暖变化的一种认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地方志的编纂中添加了"气候"条目。面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明人也逐渐形成一套适应措施,如面对严寒天气,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群对衣着有不同的选择,以抵御寒冷;明人对气温变化的认识和利用还表现在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天然冰进行取、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明人对气温的认识、适应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狼兵之称的来历大体有三说:族称说、族落群体说和官称说。“狼”可能是某种译音,但不可能是“郎火”之音转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明人贬宋诗,在思想方法上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在:将宋人的爱讲诗法与宋人的诗创作割裂开来 宋诗的突破声律与不讲声律混淆起来;将宋诗的“文”与“质”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上的偏激,在具体对待唐宋的问题上以唐诗作为取舍宋诗唯一标准,合则取,不合则去  相似文献   
4.
人的脚好象是根.俗话说:“人老脚先老”.“寒从脚下起“、“脚寒百病生”。在民间有许多类似的俗语、民谣。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脚与健康和疾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明人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我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本文主要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明人水浒戏对<水浒传>一书的基本性质作了独特的诠释:<水浒传>不是"诲盗"之作,"盗贼"揭竿而起是奸邪逼良为盗的结果;"梁山草寇"实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他们以暴抗暴乃是以正诛邪、替天行道、重整乾坤的大义之举.明人水浒戏盛赞<水浒传>倡导的"梁山方式",其积极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7.
明人论诗普遍具有集大成意识,尤以七子派最甚。其基本内涵是:应师法典范作品,借鉴前人优秀创作的成功经验,集众之优而成就己作,从而创作出优秀作品。创作以集大成为创新,是明人面对创作的现实困境做出的选择。在实际创作中,集大成意识会导致模古流弊,但它强调继承、借鉴前人优秀的创作经验,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来看,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印度十世纪之前的历史人物大都不能确定活动的年代,这与印度古代的时间观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综合印度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看,体现出了一种非自然顺序的随意性极强的时间观,这种时间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共时性、整合性、非连续性(跳跃性)。产生印度古代这种独特的时间观的原因是印度原始宗教的延续性和宗教的普遍化造成的原始思维习惯.在文明社会中的滞后反映。因为原始思维本身就遵循一种“互渗律”的具体思维,允许时间被文明人看来是扭曲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杨廷福、杨同甫编著的《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为研读明代文献、考索明代人物带来极大方便.但该书仍有可以完善之处,一是已收人物的字号别称有遗漏现象,二是一些重要人物的字号没有收入.明清文献对考求明人及其字号别称具有重要作用.以明代文学家兼理学家王尚?《苍谷集录》《苍谷全集》和明代碑刻文献为线索,可对该书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