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氏尖毛虫无性生殖中核器及纤毛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史氏尖毛虫(Oxytricha shiix)无性生殖周期中及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结果为:1.大核复制带了出现后,口原基最出现在左边等一根横棘毛的左侧,后逐渐向前增生,构成一长形原基带。由口原基的前右角汾化出波动魇基,同时在该处向后组装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的AZM,老AZM完整地被前仔虫继承。2.额腹横棘毛原基各5例,分别在3:3:3:4:4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背触毛8 ̄  相似文献   
2.
腹毛目纤毛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总结了腹毛目纤毛虫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发生过程,指出了对纤毛虫形态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认为对某些纤毛虫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的命运有重新作观察的必要.也对皮层先存结构毛基体,以及细胞核在纤毛原基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宽口虫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改进的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宽口虫的形态及其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发生过程为:1.大核改组带出现后,口原基出现在老口围带后方之腹棘毛左侧,其内的毛基体组装成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AZM,老AZM后部也发生部分更新的现象。2.额腹横棘毛基各5例,分别以3:3:3:4:3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在第1 ̄3列背触毛中,分别于前、后仔虫的中部范围产生第1-3列新原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衰老型上海四膜虫细胞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其大核经无丝分裂,成为近似相等的两部分,分别传给前、后仔虫、小的有无与大核的分裂机制无关,分裂前期其旧口器在新口器发生时被逐渐吸收,只剩下一些痕迹,在新口器分化趋于完全时也开始重建,最后恢复正常形态,新口器位于分裂沟后,且和旧口器在细胞的同侧,分裂末期成为后仔虫的口纤毛器,旧口器经过重组成为前仔虫的口纤毛器。  相似文献   
5.
复制人类     
基因科技中,再没有比复制人类更能挑起人的想像或情绪的了。也许是因为这技术已经存在,或是动物的复制已经见怪不怪;也许是因为想像一个活婴儿是另一个的复制品比较容易,想像培养皿中胚胎的遗传工程过程比较难。而且我们都看过多利羊的照片,看过那些老鼠,还有从肉店地板上一只宰好的牛体内取下一个细胞,复制出来的8只日本牛犊(复制的优良肉牛肉,现在常可在日本市场上买到)。我们不免想像下一步就是复制人了。赫胥黎(AldousHuxley)1932年的小说《美丽新世界》讲述工厂大批制造人的故事,在讨论无性生殖时经常被提到。  相似文献   
6.
对鼠腹腔中弓形虫速殖子的增殖发育的方式、过程及S.D.对其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考察,结果表明弓形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内二裂殖、纵二裂殖、裂殖生殖等,虫体以鼠腹腔内巨噬细胞的胞壁作为假包囊壁有其中增殖发育,经过72h的增殖生长,虫体成熟后突破假包囊逸出,S.D.可部分抑制速殖子增殖。  相似文献   
7.
应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无性性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其主要特征为:1)口原基(后仔虫)出现于横棘毛的前方、中腹棘毛列的左侧;老的口围带无需再建而由前仔虫简单继承;2)单一口棘毛来自第一列CA原基,2根额前棘毛源于最后一刻CA原基并且所有原基(除第一列CA原基)均参与了横棘毛的形成;3)缘棘毛在发生上稍晚于背触毛,并且在前/后仔虫表现没步;4)背触毛为一组发生式。  相似文献   
8.
孟鸣歧 《科技潮》1994,(1):36-37
人类文化的价值规约始终渗透在科学探索、研究及其成果的运用过程中,它的作用就在于保障科学技术不能与人为敌、为害。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生物工程始终沿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敏捷瘦体虫(Yrosomoida agiliformis FOISSNER,1982)无性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捷瘦体虫(Urosomodia agiliformis FOISSNER,1982)为小型腹毛目纤毛虫。利用银染法对该种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学进行初步研究,指出该虫形态发生的主要过程为:1.伴随大核改组带的出现,口原基发生于老口围带的下方,后演化为后仔虫的口围带。在前仔虫,老口围带及口侧膜完全保留并被继承;2.体棘毛场首先出现后一组棘毛原基,后形成前棘毛场,随后各自独立演化成前后仔虫的8:3/4  相似文献   
10.
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 对水淹逆境的生殖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嘉陵江边不同强度水淹后的1年生野古草个体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数量特征,结果表明:野古草有性生殖植株的单株种子质量、粒数和生殖分配等随水淹强度增大而逐渐降低,高强度水淹后野古草没有进行有性生殖.在一定水淹范围内,表征野古草无性生殖的单株质量、分枝数随水淹强度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说明野古草无性生殖随水淹强度的增加呈增强的趋势.在周期性的自然水淹下,无性生殖是野古草适应自然的生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