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琳 《世界博览》2014,(13):26-29
正《反恐法》一旦以立法的形式颁布生效,就会定义恐怖主义、恐怖主义行为、恐怖组织等等专有名词,这有利于人民大众准确地认识恐怖主义、预防恐怖事件。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即时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宣告裁决结果的法定形式,在形式上它是纯粹的技术性、工具性问题,而在实质上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倾向性和价值性问题,它涉及到民事诉讼基本价值和原则等核心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和发挥其在立法和实践等方面的应有价值,它将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民事诉讼中一些核心问题,对实现民事诉讼价值目标、维护国家司法权威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重要作用,也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庭认证是心证公开和审判公开的重要途径,其对提升司法权威、定分止争和维护使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理论界对当庭认证的含义没有取得统一认识,因而现有立法也没有对当庭认证作出肯定。  相似文献   
4.
当庭认证是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庭审中的关键环节,但是有些法官受传统审判模式的影响,不如何时认证,如何认证,甚至不敢当庭认证,严重地阻碍了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笔现从审判实践出发,论述了当庭认证的必要性,对于当庭认证的时机把握,认证的规划以及认证的方法等方面作了些探讨,对于当前的庭审改革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庭宣判作为法院宣告判决形式之一,它体现着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两个最根本的价值,也是符合世界和我国司法改革的主题,更是反映社会民众对诉讼公正和效率的祈求。我国法院虽然在探索民事诉讼当庭宣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发现其在理论研究、立法技术、司法实践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文章在分析当庭宣判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庭宣判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