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深埋煤矿采掘衔接紧张是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回采巷道的快速掘进将有利于缓解这一紧张局面.以顾桥煤矿1126(1)回风巷为例,利用弹塑性理论分析了1125(1)工作面侧向应力分布规律及分区破坏特征,阐明了1126(1)回风巷围岩应力环境;利用FLAC3 D数值模拟研究了掘进期间锚索"1-0"、"2-0"、"3-0"、"4-0"等不同布置形式对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的影响,通过巷道围岩稳定性对比分析,降低巷道掘进期间支护强度,采用"2-0"锚索布置的初始支护控制掘进期巷道围岩变形,使掘进工作面后方永久支护与掘进平行作业,从而提高了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锚网喷巷道正台阶施工工艺,同普通施工工艺做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提倡推广正台阶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前岭煤矿风镐掘进工艺进行分析、重组,并结合实际现场掘进巷道顶板稳定和压力较小的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流程实行多工序平行作业,同时实施短距离敷设临时轨道出煤。致使工时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相似文献   
4.
邢明全 《科技信息》2012,(4):390-391
本文介绍了国内地铁建设中首次采用的与盾构施工平行作业的双侧冻结加固技术及开挖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开孔和开挖技术及注意事项,并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矿建施工中多工序平行作业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时间,降低辅助系统的消耗,还可以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自健  陈立萍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2):141-141,114
介绍针对兰武二线A6标段特大、大、中桥数量集中、工期短,架梁干扰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合理制定架梁方案的问题,最终经多方考虑采用汽车吊与架桥机平行架梁的方案,使此段双绕线路按期开通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着重介绍了建筑群一次性控制爆破的设计思想、爆破缺口、起爆网路、飞石防护,并结合爆破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沁城井田回风立井施工方案的选择原则及方案优化,阐述了机械化作业线的工序及其优化,提出了立井短段掘砌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的3种配置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夏宝林 《广东科技》2008,(20):211-212
火电建设中的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平行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作业条件和环境变化快;现场进出人员频繁,参与施工的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良莠不齐,且电站一般地处偏僻位置,施工单位往往会掉以轻心,降低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求,造成安全隐患多、各类事故易发的特点。近几年来,火电建设过程中发生在土建工程施工范畴内的事故教训也确实屡见不鲜。如何把土建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已经成为各火电基建企业必须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任婷婷  冯芒  张云龙  罗军 《中国物理 B》2009,18(12):5173-5178
DNA computation (DNAC) has been proposed to solve the satisfiability (SAT) problem due to operations in parallel on extremely large numbers of strand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reat the DNA-based bio-molecular solution for the SAT problem from the quantum mechanical perspective with a purpos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NAC and quantum computation (QC).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first builds up the correspondence of operations between QC and DNAC. Then it gives an example for the case of two variables and three clauses for details of this theory. It also demonstrates a three-qubit experiment for solving the simplest SAT problem with a single variable on a liqu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nsemble to verify this theory. Some discussions are made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and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present work.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