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通过阐述当前土建类中高端人才继续教育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土建类中高端人才继续教育存在的三个主要矛盾:业务范围扩展的现实需求与目前工程师不能胜任之间的矛盾;工程师自身知识体系更新的需求与单一短期培训无法满足需求之间的矛盾;单位轻视规范培训与重视规范落实之间的矛盾。结合浙江理工大学实践探索经验进一步分析了三个主要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从法制角度规范各项工作、通过开展相关模块化培训提供各级设计人员迫切需要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针对设计人员自身需求提供个性化培训指导等对策,以提高土建类中高端人才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成员,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结合大连海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实践,分析了华盛顿协议影响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建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思路,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工程实践的创新教学体系,并在专业建设基础上提出了土建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国内外土建类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办学思想,探讨我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合理定位,得出土建类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及相应课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哲  刘慧 《实验室科学》2007,(1):181-182
分析目前国内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工程素质的内涵;阐述工程素质培养的长期性与主动性;强调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教学过程在工程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强化工程素质培养的教学实践,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一兴 《科技信息》2013,(24):210-211
"十二五"期间天津的大发展必然会带来大建设,大建设肯定会带动天津建筑行业的巨大市场,那么建筑行业对于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是会相当巨大的,这对于我们这所建筑类高职院校来说正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面对这样的机遇哪一所土建类高职学院如果能将系部的相关专业做好做强,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认可的学生,尽快的占领这个巨大的市场,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佼佼者,将为学院今后的深化、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会让学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迈进先进高职学院的行列。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新命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高职院校由于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培养则受到冷落,特别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结合企业社会的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已经是迫不及待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心理素质调查、土建类从业人员调查、初步研究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策略:重塑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实效性、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开展《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等。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四大专业基础课之一,作为该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了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方法、聚合反应类型和机理,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本文根据高分子化学课程在土建类工科院校的现状,结合近年来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从增加教学中建筑材料切入点、探索适应工科学生的互...  相似文献   
8.
将6S管理和施工企业土建类试验室岗位从业标准融合在一起,制定具有特色的6S管理制度,将其引入到高职校内土建类试验与检测实训室,建立了标准化土建类试验室。利用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的机会,与施工企业合作,在土建类工地试验室推行具有特色的6S管理方法。实践证明:在土建类试验室推行6S管理是可行的,不仅创新了土建类试验室的管理模式,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国内外土建类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办学思想,探讨我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合理定位,得出土建类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及相应课程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朱守芹  王海龙 《科技资讯》2014,(14):217-217
本文以土建类高校教师工程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为目标,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技能,提高专业教师创新实践能力,对土建类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