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玉龙 《科技资讯》2008,(30):175-175
材料蕴含主题,教师要引领学生提炼出积极的、阳光主题,使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3.
浅析"猕猴变人"的藏族人类起源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人类起源神话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猕猴变人”神话。该神话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猕猴变人”神话的产生与藏族先民的猴图腾崇拜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该神话带有最素朴的唯物色彩;该神话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后期佛教思想的明显改造;该神话反映出藏族先民们独有的原始智慧和“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蕴涵中国优秀文化精髓,充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国情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理论指导维度看,其治国理政思想贯穿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红线;从文化传承维度看,旨在弘扬中华文化沃土中的优秀文化;从问题切入维度看,直面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发展实际;从目标厘定维度看,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经验运用维度,凸显了推广党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唯物矛盾观的演化过程,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参照。马克思等人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中的矛盾观点,从对黑格尔唯心矛盾观的解构中,建构了唯物矛盾观的理论和体系。毛泽东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和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使唯物矛盾观具有了鲜明的中国作风和气派,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化。唯物矛盾观的演进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素质教育,政治教师要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渗透入绘画理论中,使得佛教的文化艺术逐渐中国化,最终融合了道教儒教的文化艺术理念,汇入中原文化的母体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补充。形成了具有意象神秘主义的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及其衍生的具象唯物精神,则根深蒂固地渗透进西方美术理论体系中。中西方绘画理论体系走上了意象神秘主义与具象唯物精神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宗教对其精神内涵的影响和形成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通过反思、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概念,科学地解释了“现实的个人”,这一科学范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前提,为整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倘以唯物,这世界有正亦有反;倘以唯心,正反,只是参照不同而已…… 是非对错,我们何以判断? 成者为王败者寇,历史演遍情节,因正成反称为“叛”,因反成正称英明;过往千年争端事,王侯将相定为书,多少英才困于忠? 木有根本,繁盛取于此,人有性格,命运决于此。 一种植物,气候不同,地质不同,味道也不同;一幕戏剧,情节很多,角色很多,结局也很多。 这里包含一种角色,因为性格,也因为环境;这里有一种去留,缘于取舍,也缘于勇气。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离开束缚就是自由,多走一步另是一番天地。他们因追求理想选择放弃,他们为尝试成功离开成功。他们有着勇气,有着创造,有着洒脱,也有着沉重。成也好,败也好,赞也好,骂也好,都已在他们的选择中,变得遥远,变得淡然…… 历史少不了他们,世界少不了他们,他们是生活百态的必然产物,他们是历史前进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一块棱角分明的岩石,慢慢凸现…… 我们在这里记下这现象,当然不是鼓吹,不为煽动,为的是明了。 我们在这里记下他们,不加褒贬,不添花哨,只因存在。 但,留下的疑问和答案,该是你慢慢体味的了……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既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具有丰厚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最切近的哲学基础,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领会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度才能够科学、准确地理解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