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藏大学学报》2004,19(4):13-13
9月20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西藏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向巴平措和教育部部长周济分别代表西藏自治区和教育部签署了协议。  相似文献   
2.
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济提出"寄托出入"说,并提出著名的"词亦有史"的观点,同时,周济追求"归诸中正"的雅正美学风格,周济词学思想向儒家文艺思想的回归是很明显的。周济词学思想的儒家色彩既是在清代的时代背景下,推尊词体的表现,但同时也是对词体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张惠言、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两位代表。张氏标举风雅比兴、力矫浙派弊习,开派基于前;周氏起为再传、主寄托、创词统、纠偏失、阐幽微、发扬光大于后。然二家词论实同中存异,精粗有别。在其理论的三大支点,即“尊词体”、“崇比兴”、“区正变”上,张氏创说,然未免矫枉过正,容有未密;周氏取其精华,纠其偏颇,后出转精,但仍有值得商榷处。其理论核心“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不可视为唯一标准,其词统说与其理论亦有相矛盾处。但总体上看,二家词论各具真知,不乏灼见,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5.
周济以词论为后世所知,众多学者对其精辟的词论已做深入的研究,但他的词却甚少有人论及.理论的发明一般都不可能脱离创作实践,周济的词就是其词论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杨花是周济词作中常吟咏的对象,在杨花的意象中,词人寄托了春恨闺怨情愁、身世飘零之感、及时代盛衰之叹.在主题内容上更进前人一步,而艺术特色上能摆脱传统杨花词缠绵悱恻的写法,做到豪宕不羁.周济一生钻研词学,后期更是心有所得,从这几首咏杨花词的比较中,能看出其创作前后的变化以及与理论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某个文学流派在诞生之初的组织形态、存在面貌对该派文学风尚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常州词派形成过程中,师徒传承是该派词学思想得以发扬和延续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将词人联结起来的重要纽带之一;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友朋之间的交往切磋,它从内部和外部共同影响着常州词派的形成和发展,甚至为常州词派的未来衍变埋下了具有预示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一直为校办企业的“独树一帜”自豪着,教育部部长周济院士把这一“个性”解释为:虽然西方名大学很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但并没有直接创办和经营企业。而中国高校利用科技成果直接创办和经营企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是中国人的创新。因此,大学科技产业的发展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