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5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洁 《奇闻怪事》2007,(4):126-127
司马迁因写出不朽的名著《史记》而名垂千古。他为不少有为之士写了传记,而对他本人,却并没有做什么介绍,就是在《太史公自序》中,也只是说明他写《史记》的有关情况及缘由。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读他给朋友任安的信《报任安书》来读出他的品格,读出他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重要篇章,体现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著.根据司马迁<史记>没有记载此篇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再通过<齐物论>与<老子>、<慎子>等比较,其言论多有相类之处.从著作年代看,<淮南子>有关言论为<齐物论>作注,<齐物论>产生不迟于<淮南子>;从<齐物论>综合<老子>、<慎子>及公孙龙子诸说看,其著作年代不得早于战国晚期,可见<齐物论>非庄子自著.  相似文献   
3.
王俊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1):116-118
在研究中国古史的过程中,顾颉刚对《史记》的评述多散见于他的随笔。虽然篇幅短小、主题细碎,但成果可观,涉及到《史记》的史料搜集、人物创作、文学性、历史观等诸多领域。其中许多创见独树一帜,对深入研究《史记》的精髓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两千多年前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惊世骇俗之言.他的不朽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这一巨著中,作者从各个方面记述了中华民族自轩辕黄帝以迄西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其中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历法、人物、科技、医学、音乐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明人杨慎所谓"太白则<史记>"之说,行文过简.如果从司迁与李白经历和创作的相似之处,司迁与李白思想的相通之处,司迁与李白世界观和美学观的相同之处等三方面入手加以解绎,对于他们的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略异详同,旨在寻绎汉唐两代文学巨匠的同步轨迹.  相似文献   
6.
《少儿科技》2014,(1):46-46
<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援引文献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解析经典汉代飞将军李广堪称以身作则的典范。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在外带兵,当遇到粮草匮乏的时候,他总在士兵们吃过后再吃。后来,李广随卫青抗击匈奴,军队迷路失期,他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孔子说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李广用实际行动为全军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将士们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7.
《少儿科技》2014,(5):46-46
<正>援引文献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史记·秦本纪》解析经典秦穆公在攻打郑国之前,询问蹇叔和百里傒两位老臣的意见,二人一致认为长途奔袭对秦军不利,所以不宜穿越数国去攻打郑国。蹇叔和百里傒还认为,既然有人出卖郑国,就不能排除有人将秦国的实情透露给郑国的可能。秦穆公没有听取建议,后来秦军被晋军阻截,遭遇惨败。  相似文献   
8.
史记》比较句有极比句、差比句、平比句、较比句四大类。每大类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极比句又可分为肯定极比句(包括"最"字极比句、"至"字极比句、"极"字极比句、"第一""冠"字极比句)、否定极比句(如"莫/无"字极比句)和反问极比句(如"孰"字极比句);差比句又可以分为肯定差比句和否定差比句;平比句又有表示比照、比拟、比喻、等同等小类;较比句又分为泛比句和疑比句两类。《史记》极比句的比较基准因语境自明往往不出现;差比句的比较主体、比较词、比较基准和结论项基本俱现;平比句的比较词兼有结论项的功能;较比句的比较主体、比较词、比较基准相当于泛比句(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或疑比句的问话部分,而结论项则相当于泛比句(假设复句)的后一分句或疑比句的答话部分。《史记》比较句的汉语史价值表现为,极比句的结论项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差比句结论项可以由数词、量词或数量短语充当,泛比句的"比"是平比句的"比"向差比句的"比"过度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褒姒的命运     
西周何以灭亡?《诗经.小雅》这样归结:"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国语.晋语》中,晋人史苏在议论晋献公立骊姬时进一步提出了夏因妹喜亡、殷因妲己亡、周因褒姒亡的"女色祸国论",加上后来所谓西施亡吴之事的映证,于是"褒姒亡周"似乎成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千古话题。  相似文献   
10.
刘强 《广东科技》2011,20(12):7-8,15
司马迁的史学名著《史记》流传千古,有许多不朽的思想为后世学者所赞扬。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更是人们研讨的重点内容。笔者在这里仅就其重商思想略作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