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古生物学是以化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随着生命科学基因组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迅猛发展,古生物学这门古老学科进入了纵深发展的新时代,不断涌现振奋人心的研究进展与新发现。本文回顾了2017年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与研究热点,并介绍了中国古生物学界2017年在早期生命、早期后口动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古DNA以及演化古生物学等研究方向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考古学是近代形成的以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学科方法研究人类及与其相关历史的科学.作为世界考古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考古学,自19 世纪末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虽然仅有百余年,但是其所取得的成就已为国际学术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4.
 2017年国际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介绍地球早期生命研究、最古老树木生长模式、生物宏演化、琥珀中的特异保存化石、三维翼龙胚胎、最早的智人等具体成果,希望由此反映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及中国古生物学界所做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书介绍     
《大自然》2010,(5)
最近,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我国著名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出版了两本古人类学专著:《白莲洞文化,中石器文化典型个案的研究》(广西科技出版社,定价300元蛐本)  相似文献   
6.
交河矿城古车师人的线粒体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距今2000-2500年左右的交河故城古代中提取古DNA,用4对重叠引物对线粒体基因组的调控区(363bp)进行了扩增及测序,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的扩增片段用于限制性片段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4个个体中具有3个DNA序列,其中来自不同墓穴的两个个体的序列相同,说明这两者间有密切的母系遗传关系。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古车师的4个个体分散分布在现代新疆维吾尔人的序列之中。从这些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即古车师人群并不是一个同源群体,在早期铁器时代,欧亚人群的混合就已经存在了。  相似文献   
7.
8.
论大西南远古地理环境与"西南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雄 《凉山大学学报》2003,5(1):112-116,120
本文试从地理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古地质学,考古学,分析大西南远古地理环境与“西南夷”的关系,其一,地理环境对远古人类的影响与作用近乎是决定性的;其二,川滇古陆得天独厚的远古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黄色人种的摇篮;其三,我国迄今出土的远古人类化石,大多数在川滇古陆上;其四,元谋人及其使用火对川滇石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黄色人种的摇篮有着极其关键而重要的意义,并批驳了以氐羌说为代表的几种关于中国彝族远古起源的立论存在的种漏洞,从而推论元谋人后裔“西南夷”是大西南地区的土著居民,而彝族作为“西南夷”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大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相似文献   
9.
2014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考古系教授布鲁斯·G.崔格尔所著的《理解早期文明:比较研究》。该书直击关于早期文明的两种理论错误,首先就是对中国学界影响颇深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用我们更熟悉的话说,就是"水利社会"模型——他特别提到加州大学人类学系"罗伯特·亚当斯对伊拉克的聚落模式的详细研究表明,当地的大型  相似文献   
10.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and section work undertaken by us in 2008 have identified 11 stratigraphic units at Maludong site. AMS radiocarbon dating of charcoal established an accurate and internally consistent age profile for the sequence of 17.8±0.2 ka to 13.2±0.1 ka. Archaeomagnetic analysis showed changes in externally derived pedogenically enhanced material consistent with a warming in climate between the cold period of Henrich Event 1 and the Blling-AllerCd interstadial. Human remains recovered during the 1989 excavation were derived from a deposit dating to this interstadial, or between 14.3±0.3 ka and 13.5±0.1 ka. An- thropogenic features, including burnt rocks, baked sediment and thick charcoal and ash layers, were identified and examined through archaeomagnetic analysis. Two monkey fossils are described here, one of them being reassigned from Macaca robustus to M. aft'. M. assamensis. They confirm the young age of the site and also show signs of anthropogenic alteration in the form of burning. Additional human cranial remains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new data are provided for some specimens described previously. A range of new features is identified that strengthen the affinities of the Maludong remains to archaic humans. The presence of this globally unique mosaic of archaic and modern features raises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human evolutionary his- tory in East Asia during the Late Upper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