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化学   6篇
力学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一般资料 患者,男,55岁,因突然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意识不清3 h人院.既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病史20a.查体: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落鞭征阳性,右侧肌张力低,右侧腱反射减弱,右侧Babinski征阳性.心率80 min-1,节律绝对不整,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582例经CT证实的出血性卒中病例中23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3.95%,早期发作87%,病死率为47.9%。结论出血性卒中较易发生癫痫,以早期癫痫发生率高,且与出血部位相关密切。有应急性血糖升高者癫痫发生率高。继发早期癫痫者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褥疮及疼痛,分析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参数,设计了多模式电刺激治疗系统。该系统通过触摸屏与主芯片STM32L152RCT6进行通信,控制升压和极性转换电路产生幅值、频率及脉宽均可连续调节的双极性电刺激脉冲,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镇痛的效果。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能稳定工作,且电脉冲幅值与电阻值的变化无关,且能提高受试者的疼痛阈值。能产生临床使用的电刺激疗法的各类参数,有利于临床实验和相关科研的开展。电刺激技术能够缓解人体疼痛,提高疼痛阈值。  相似文献   
4.
魏俊霞 《科学世界》2014,(11):10-15
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出现并迅速蔓延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是此病发现以来规模最大的疫情暴发。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出血性传染病,这是迄今发现的病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一旦感染,病死率可高达90%。恐惧的情绪在人们心中蔓延:难道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疫情会不会“失控”,蔓延到全球各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激素及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变化情况.方法 将121例脑出血患者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A组,78例)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B组,43例),5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β-内啡肽、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  相似文献   
6.
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ACVD)亦称卒中(stroke)是世界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症。在许多国家.ACVD不仅是前三位死因疾病.而且其很高的致残率和经济负担导致突出的公众健康问题。半个多世纪来.仍缺乏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方法。近年的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应用卒中单元(stokeunit.SU))模式管理治疗ACVD优于常规治疗模式.实际上SU适合所有ACVD患者。SU的介入治疗强调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建立医院SU模式为治疗卒中开拓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对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CI)患者并发出血性脑梗死(HI)、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SA),对72例ACI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MMP-9定量分析,对72例血清MMP-9含量不同程度增高ACI患者并发HI、MODS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I患者血清MMP-9含量病后6 h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病后2 d达最高,6 d恢复正常。ACI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含量越高,HI、MODS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 ACI患者急性期血清MMP-9含量增高是CI发生的重要的病理学基础,MMP-9含量与HI、MODS发生率呈正相关,提示检测MMP-9含量可为临床评估ACI的病情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鳝出血性败血病传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黄鳝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试验,认为湖北环毛蚓是其原发性的致病因子,在放养30天内,由此病造成的死亡率高达86%,呈急性传染,药物防治对比结果表明,口服疫苗和庆大霉素等药物,可以有效防治此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582例经CT证实的出血性卒中病例中23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3.95%,早期发作87%,病死率为47.9%。结论出血性卒中较易发生癫痫,以早期癫痫发生率高,且与出血部位相关密切。有应急性血糖升高者癫痫发生率高。继发早期癫痫者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初次脑梗死患者426例,根据发病3个月后的认知情况分为血管性痴呆组146例,对照组28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CT或MRI、颈动脉彩超、心动图检查结果,合并慢性病情况,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后续治疗措施.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年龄、吸烟率、饮酒率、梗死面积、脑白质变性率、脑萎缩率、心肌缺血率、Hcy水平、高血压率、糖尿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文化程度、出院后康复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0岁)、较大梗死面积(5.67 cm2)、合并脑白质变性、合并脑萎缩、高Hcy水平(18.08μmol/L)、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出院后给予康复治疗是脑梗死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初次脑梗死患者中高龄、高Hcy水平、梗死灶面积大、合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增加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高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和康复治疗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