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郭剑峰 《科技潮》2009,(5):27-27
该方法用"多贮存"设施改变各次、各类雨水在地域内地表、地层间自然存留规律,从改变存留规律上节省雨水宏观流失量,用土壤水库动态"多贮存"雨水。既能解决耕地每棵植物全生育期内最大直接需水量,又能解决多水时段径流水在地域内、外的水土流失,还能将流失水就地转化成抗干旱水源、水量为植物利用,实现了"用地域内雨水治理地域内水危机;用地域内治水设施治理地域内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甜瓜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甜瓜主要性状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单瓜重>病情指数>横径>果心溶性固形物含量>纵径>全生育期>果实生育期。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下湿田增种早春作物,是充分利用春季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测定5种早春作物的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净同化率、茎叶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和产量、产值。不同作物比较试验表明,攀西地区下湿田早春作物以种植玉米、西瓜、马铃薯的产量和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少花蒺藜草的入侵特性,对科尔沁区辽河西人工疏林草地中少花蒺藜草种群全生育期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于5月下旬出苗;6~7月份生速最快;7月20日抽穗;7月25日开花结实,根长、叶数、根数不再增加;8月10日株高达到最大,为41.81±1.20cm;8月30日单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0±1.45g(地上)、12±0.67g(地下),单株结实数为151±21个.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科技》2014,(4):53-53
叶菜类蔬菜:叶面追肥以尿素为主,喷施浓度0.3%至0.5%,每亩喷洒75千克至100千克,全生育期共喷2至3次;也可喷施0.3%米醋溶液,每亩喷5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水稻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水稻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株高>稳实粒数>全生育期>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为水稻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今年玉米单产增加,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比去年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热量适中,灌浆期温度较高,初霜冻出现在9月28日,灌浆期充分;降水较多,解决了部分作物需水,缓解了供水紧张的矛盾;日照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灌浆成熟期温差大对增产有利。  相似文献   
8.
“优质广适型超级稻‘沈农6014’在北纬近43度的辽北稻作区全生育期150天的条件下.百亩以上连片种植单产超过800公斤,而且米质优良。”2005年秋,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辽宁项目区现场验收专家对沈阳农业大学培育的超级稻品种进行了稻田现场验收,采用选点机械实际收获和高中低三类田取样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沈农6014”实际验收产量为810.6公斤,亩。专家组得出以上结论,并一致认为,这是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研究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无论是在品种.还是在配套栽培技术上,都是突破”。  相似文献   
9.
二00三年在巴州农技中心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实施了“棉花新品种高产技术服务良繁合同”,以作栽站、土肥站共同承担本年度的良繁任务。由我和徐新民同志承担了本场二队、七队良繁区的技术服务指导丁作,其中承担了二队1340亩,七队5486亩。根据年初良繁在技术工作组的要求,从今年四月八日进驻包头湖农场后,针对所在良繁区的户进行了登记造册,并绘制了所在良繁区的简。易地形图。同时在播种开始到结束,在两队都建立了各五户的田间调查点,根据要求进行了施肥、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工作,记载了从播种到收获棉花全生育期过程长势情况,现将具体技术措施实施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品种特性 中糯1号系中国农科院育成的白色糯玉米单交优良品种,主要用于鲜食。在我市前山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09天,从播种到采青果穗需98天,植株半紧凑型。平均株高236厘米。穗位高91厘米,穗长17.2厘米,果穗结实饱满,籽粒排列整齐,无缝隙。无秃尖。一般地块(指能浇水、肥料投入不很充足的一般性沙壤地1亩产鲜果穗870~1000公斤,单果穗鲜重250~300克,果穗籽粒雪白色.蒸煮后晶莹透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