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篇
综合类   3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西宁市南北山20~30 a油松人工林健康水平,以西宁市南北山20~30 a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树高年均生长量、胸径年均生长量等13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森林健康指数模型计算各标准地的健康指数,并使用正态等距分析的方法得到健康等级取值范围;由分析评价结果得出西宁市南北山20~30 a油松健康林分占6. 45%,亚健康林分占22. 58%,中健康林分占38. 71%,不健康林分占32. 26%;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西宁市南北山20~30 a油松人工林处于中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岭岗国营林场调查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24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的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应用W=a(D^2H)^b模型来估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符合理查德(Richards)生长方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在26a时达到顶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24a时达293.40t/hm^2,生产力为20.78t/(hm^2.a).  相似文献   
3.
速生阶段第2代杉木林养分循环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2代杉木人工林小集水区径流场定位观测的数据资料,利用分室法建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数学模型,并对15%和30%两种间伐强度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林生态系统中除土壤分室外,其余各分室养分的贮存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两种经营措施对地下部分养分库影响不大,对地上部分养分库影响较大.15%和30%的强度间伐后,生态系统内地上部分养分积累量恢复到间伐前的水平,分别需要6a和9a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沙棘生长规律及对土壤性质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增祥  孟好军  阎春鸣 《甘肃科技》2006,22(10):220-221
通过对沙棘不同年龄阶段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了沙棘人工林的苗木生长、地上生物量、根系生长等的规律和特点,并分析了沙棘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柳杉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鄂西南日本柳杉人工林调查,用数理统计原理,选择6种方程建立冠幅面积与胸径间的相关数学模型,求得最佳数学模型为:Cw=0.657492 0.439685D,由此得到冠幅面积预测方程及不同胸径的理论密度,最后,依所测定的树冠重叠系数(K=1.26)求得林分最大密度,并计算了经营密度0.6~0.8的日本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以便于生产上对日本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湿地松的生长特性,在8年、12年、16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中布设不同间伐强度试验林,研究闻伐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对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对幼龄林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龄林;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较大径阶立木株数比例随之增加;湿地松人工林首次间伐宜在12年生之前进行,保留900~1100株/hm^2。两次问伐的间隔期以8年左右为宜;以培育大中径材为目标的大龄林分应以弱度调整为主,保留600株/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轮伐期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从经济视角科学确定人工林的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短(7a)、中(13a)、长(21a)轮伐期的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Stand volume,SV)、营林成本、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和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进行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持续增长,7a、13a、21a轮伐期的蓄积量分别为144.95m~3/hm~2、346.97m~3/hm~2、553.69m~3/hm~2。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净现值不断增加,在12a时达到最高值(30 297.61元/hm~2),之后逐渐降低,7a、21a轮伐期的净现值分别为17 239.86元/hm~2、22 008.59元/hm~2。内部收益率在13a开始趋近峰值(53.32%),明显高于7a时的39.29%。【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既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可大幅提升蓄积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不同培肥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规律,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两种不同林地清理(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和3种不同培肥措施(加炭C、加氮N和套种绿肥)处理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林地清理和培肥措施的独立和交互作用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4年后,火烧清理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人工清理林地(P0.001);两种清理方式下加C、加N和套种绿肥均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但优势种保持不变,均为蔓生莠竹、弓果黍、小花露籽草和五节芒(套种绿肥中的小花露籽草除外),显著降低植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两种清理方式各处理林下植物功能群谱完全相同,均表现为禾草植物木本植物蕨类植物藤本植物杂草植物入侵植物;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条件下,加C、加N、套种绿肥处理均极显著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林地清理方式与不同处理的交互作用也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产生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火烧和人工清理林地及加C、加N、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视角出发,在桉树人工林的经营中应尽量减少加C、加N和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探讨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为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确定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伐期为短(7a)、中(13a)和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轮伐期桉树林分生物量、碳固存、年平均固碳量的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桉树林分碳固存的影响。【结果】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随着轮伐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由7a轮伐期的(75.81±5.12)t·C/hm~2增至13a轮伐期的(180.11±19.97)t·C/hm~2以及21a轮伐期的(192.08±16.50)t·C/hm~2,方差分析表明,13a和21a轮伐期的总生物量碳显著高于7a轮伐期,而13a和21a轮伐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轮伐期延长而显著降低,由7a轮伐期的(89.99±0.35)t·C/hm~2、13a轮伐期的(85.42±0.76)t·C/hm~2下降到21a轮伐期的(74.64±0.24)t·C/hm~2。7~13a仍是巨尾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迅速增长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由7a时的10.78t·C/(hm~2·a)迅速提高到13a的19.54t·C/(hm~2·a),增长81%;21a时巨尾桉人工林进入固碳能力下降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降至3.78t·C/(hm~2·a),固碳能力只是13a的19.34%。【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这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致。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山地不同人工林土壤特性差异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贵州喀斯特山地不同人工林土壤特性的差异及影响因子,选择12个能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的定量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滇柏、桤木、杜仲、刺槐和冰脆李共5种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人工林土壤理化及酶活性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也存在明显差异;(2)采用PCA综合评判法可知,提取的3个主成分能反映土壤全部指标信息的93.44%;(3)不同林分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桤木林、刺槐林、杜仲林、冰脆李林、滇柏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