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91年前,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它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民主、科学、爱国、战斗的伟大精神.本文拟就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体现出的精神内涵、及大学生传承五四精神的使命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 ,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要解放思想 ,以便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在新的时期 ,使思想得到更大的解放 ,以便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主、科学与社会主义三者的定义与关系,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与建设的进程,已逐渐明确并被人们所接受.从民主、科学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定义,可以看出是经历了漫长曲折发展过程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民主与科学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5.
学术界大都认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在词语使用习惯上,或将两者替换使用,或合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用,代称该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事情。两者关系之密切由此可知。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新文化运动"最初名称不一,甚至被认为是敌人的诋毁称呼,只是到了后来才被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五四运动"则最初是指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学生运动。实际上,"新文化运动"是针对辛亥革命之后的社会现状所进行的思想文化补课,属于思想文化层面上的救亡,具有间接性;而"五四运动"则是爱国情感的直接表达,指向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问题,属于政治层面上的救亡,具有直接指向性。两者虽有联系,但不宜混淆,因为这样必会遮蔽其中一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若从不同之角度分析皆可得出不同之理解。著名英国学者泰勒对于文化有着经典的阐述,彼将文化与文明放在同一层面来概括,对文化作出了如下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早在五四运动之时,周人也对文化之定义展开了深厚的思考。其中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对于文化做了“人类生活的样法”的定义。胡适先生也于《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一文中指出,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现今,倘若我们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会看到文化一词有着三种不同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论述了1918年开始的河南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形式及社会效应,分析了这次改革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总结了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在提倡文艺大众化运动时期,秉持一种继承、批判、超越的姿态。瞿秋白用发展的眼光,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论定五四运动的性质,指出:“五四”话语是知识分子与大众隔阂的新的起源;“五四”是欧化与文学宗派主义的起源;资产阶级的“五四”知识分子已经发生蜕变,新的文化革命只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进行。瞿秋白断定,“五四”革命精神必将被继承,“五四”文化革命必将继续。  相似文献   
9.
青年毛泽东从五四运动到安源工运的斗争实践中,不仅发现了民众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还找到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根本改造中国社会的正确道路,从而实现了从一个寻求社会改良的爱国者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救国者的飞跃,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其第一次明确,公开,响亮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即“德赛两先生”)这两个口号或两面旗帜,源自“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失源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行辛万若,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中迹,源自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启蒙的新文化运动,而“德赛两先生”在中国的发展,迄今为止,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