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3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95篇
物理学   16篇
综合类   52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2.
汪野亭研究     
主持人语:"珠山八友"全面地继承了浅绛彩文人瓷艺家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并通过粉彩这一艺术形式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瓷器制作工艺。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美学特征和瓷艺装饰与瓷画并存的审美特征,同时在风格上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本期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汪野亭同邓碧珊及程意亭在瓷绘创作方面的审美异同。一篇通过对汪、邓两人在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的共同追求以及他们在绘画中对待"形"与"意"的不同的侧  相似文献   
3.
探讨现代大学校园危机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相应的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观察法和调查法,通过对典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个案分析,论证了大学校园存在潜在危机的成因,最后得出结论:事前预防与事后干预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将是处理和预防校园危机的有效措施,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危机预防体制,这在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维护和谐稳定校园环境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的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美的音乐、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去创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使他们成为情操高尚、趣味高雅的人。  相似文献   
5.
李旭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5-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开始独立,具体表现在文笔说的变迁、对文体特征进行探讨、文体分类趋细和永明声律论的创建这几个方面。文体独立的原因与魏晋时期审美意识的变化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和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陈海燕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174-174,169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观念,阐述了文学世界里的审美之路一般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即发掘形象美、体会意境美、感知色彩美。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山水诗中,杨万里将自己的主观精神性内容灌注于自然万物,重新构建了以我为本位、代物言心的新型物我关系,开拓了山水诗独特的审美境界,为我国山水诗的发展作出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记得读高中时,有一首校园流行歌曲,歌中唱到:“生活需要七色阳光,青少年就要放声歌唱……。”那时感受特别深,它代表了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灵肺腑的呼声。现在,我自己为人音乐老师,再细细咀嚼、品味这首歌曲,觉得自己有许多话要讲……下面。就此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期,自我认同状态在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上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危机的易发期,本文从总结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入手,对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如何塑造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及调整自我认同危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一种花卉,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在唐来时期,更成为一种共同的民族审美风尚。诗人为此也写下了数量众多的牡丹诗。这些诗或直接咏叹牡丹的形貌之美,或借花抒怀,托物寓意。借咏牡丹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一种极富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