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推广技术成果与创新同等重要,尤其是一些看来十分简单易行但却无人重视的技术措施更应下力气推广。2010年《科技日报》刊登的两项技术非常引人注意:一是玉米晚收10  相似文献   
2.
蔡纯 《汕头科技》2000,(2):20-22
根据汕头市1974-1998年三化螟发生危害的测报调查资料,分析水稻三化螟的种群数量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明确造成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措施变化,科学施用农药和“抓前压后”的防治策略,以及无敌因素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建模方法,对丰城县26年的虫情历史资料,应用电子计算机组建了该地区三化螟发生趋势的预测模型: 模型Ⅰ x(t+1)=71.2131e~(0.1136t)-68.2131 模型Ⅱ x(t+1)=58.2206e~(0.1254t)-55.2206 经检验,两模型合格,并用此模型对1985—2000年丰城地区三化螟危害比较严重的年份进行预测,其结果将有助于该地区的螟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5.
6.
海南三化螟的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阐明了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在海南的发生为害规律,其年发生6—7代,为害一般是沿海平原重于中部山区,早造水稻重于晚造;它的天敌种类较多,某些年份对其某些世代有制约作用;在早春雨量少,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生量大,反之,则小;种植易感品种时,其为害较重;同时提出了防治三化螟应狠抓第一、四代,挑治第二、五代的严重发生田,以免使第三,六代螟虫造成白穗而承受较大压力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三化螟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重要水稻害虫.研究于2001—2011年每年1—8月在勐海进行,采用黑光灯诱杀技术,对三化螟成虫种群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从2001年以来,三化螟种群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三化螟种群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其在8月主要高峰期记录到成虫198 480头/hm2.三化螟种群每年有2次高峰期,2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在每年的5—8月.主高峰期与次高峰期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出现的月份因年而异.对三化螟种群数量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月降雨量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模拟螟害补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育期与枯心率随机区组排列、人工模拟螟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低叶位时比高叶位的分蘖补偿能力大;随着生育期增大,随着模拟枯心率增大,每株有效穗呈逐渐减少趋势;水稻增大实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产量补偿,并且其补偿率随叶龄的增大而增长.产量是补偿能力的综合体现,低叶龄期受低螟害,水稻对产量损失有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在人类农事活动中,水稻生物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阐述了为害不同品种水稻的三化螟其口器的变化,为今后抗虫育种,高产量高品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项目简介 浙江大学核农所自1994年开展Bt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至今,已育成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螟等鳞翅目害虫具100%抗性,并稳定遗传至R7代的“克螟稻”,并以此为种质,初步育成了具推广前景的一大批早籼稻、杂交籼稻新品系、新组合,可望从2000年开始较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