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万木林是我国中亚热带一处以常绿阔叶林为保护主体的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160科580属1199种.区系成分中以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分别占424个野生种子植物属的29.0%,15.1%,13.0%和11.3%.植被类型多样,包括了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灌草丛等4种类型.万木林另有1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亟需加以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2.
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今后发展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春生 《武夷科学》2004,20(1):195-198
本文进一步考证了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起源与保护历史 ,调查与分析了其现状 ,提出今后发展的相应措施与对策 ,为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天然林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质量比与有机碳贮量的关系,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柄阿丁枫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都是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占了干土质量的85%以上.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后,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变化差异不明显,但各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质量比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22.62%~51.78%,表层土壤有机碳损失更为严重.2种林分的大于2.0mm的团聚体有机碳贮量最高,0.25~0.5 mm的团聚体有机碳贮量最低,在大团聚体中呈现出随粒径增加,有机碳贮量增加的趋势.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后,土壤有机碳贮量明显下降,下降是由各粒径团聚体碳质量比减小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陈红泽 《广东科技》2011,20(5):70-70
2010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于去年年底在罗定市召开。会议部署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积极稳妥推进专项计划实施工作。云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该市领导万木林、黎雄贞、初云宝、覃天朝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保护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能源植物资源,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对策,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能源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万木林共有种子能源植物145种隶属于50科,98属,占整个保护区种子植物科总数的37.9%,属总数的19.0%,种总数的14.5%;2.油脂植物(71种)〉纤维植物(53种)〉淀粉植物(16种)〉高糖植物(14种)〉树脂植物(4种);3.区系分析表明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适合发展亚热带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6.
福建建瓯市万木林罗浮栲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木林地处福建省建瓯市,森林保护完好,罗浮栲群落是其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群落,无样地法群落调查表明,群落建群种为罗浮栲、木荷和栲.该群落结构复杂,上层乔木高大,有较明显的板状根,林下更新苗中上层优势种类仍有较大数量,群落层外植物相当发达,林内尚残留有少量的针叶、落叶树种.万木林罗浮栲群落是在阳性的针、阔混交林基础上演替而来的稳定的气候项极群落,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带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成分、群落外貌和结构做了初步分析。 调查植物计58科100属140种。植物种类以樟科、壳斗科、未兰科、山茶科、杜英科和山矾科为主。对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统计表明,热带分布的地理成分占总属数的73%,温带分布的则占24.4%。而种的地理成分则以中国亚热带特有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61.5%。 常绿阔叶林中高位芽植物占86.4%,以常绿成分为主。叶性则以中小型叶、革质、全缘单叶为主。群落结构较完整,可分林木、下木和草层等,藤本植物较发达,一些树木有小型板状根发育,为中亚热带较典型的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