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443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01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291篇
物理学   589篇
无线电   4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嵌入式RTOS中任务优先级反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屏  张艳军 《信息技术》2006,30(9):94-96
针对嵌入式实时系统任务调度策略的特点,任务在运行的时候可能被更高优先级的任务中断。分析了嵌入式RTOS中的最高就绪任务的查找算法,指出该调度算法存在的不同优先级的反转问题,并且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优先级继承方案。较好地解决了RTOS中任务调度中的优先级的反转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式理论光栅椭偏参数反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一种广泛用于求解系统优化问题的方法——正单纯形法,求解光栅的椭偏方程。首先,利用求解光栅的傅立叶模式理论对TE和TM波的复反射系数进行求解。然后计算出其相应的椭偏参数(△,Ψ),并在该值的基础上加入不同偏差的随机高斯噪声,将加入噪声后的值(△m,Ψm)作为模拟测量值。最后使用优化算法进行反演。通过对几种常用面形光栅椭偏参数的数值模拟,一方面表明傅立叶模式理论计算光栅的椭偏参数不仅精度高。而且速度快;另一方面表明利用正单纯形法得到的光栅参数值很接近于正演时假设的参数值,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椭偏法测量光栅各种光学参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In this paper, by applying a non linear model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inverse scattering, a technique for the dielectric profiling of a planarly layered medium is investigated and applied to void localization and diagnostics inside a homogeneous lossless slab (one-dimensional geometry). Data are collected under plane wave multifrequency normal incidence. Suitable finite 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s for the unknown functions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model is discussed. The resulting functional equation is solved by the method of weighted residuals and the solution algorithm amounts to minimizing a non quadratic function, where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local minima. Finally, the inversion algorithm is validated by applications to both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4.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 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双奇核136La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所用核反应为130Te(11B,5n). 实验结果扩展了136La的能级纲图, 包括3个集体转动带, 最高自旋态达20h. 对于\uppi h_{11/2}\otimes \upnu h_{11/2}$~带, 观测到了旋称反转与集体回弯现象. 通过系统学比较, 对旋称反转特性进行了讨论. 由推转壳模型的计算指出, 此集体回弯是由一对中子的角动量顺排引起的. 另外两个集体带为具有~$\gamma\approx -60^\circ$~的扁椭形变带, 其可能的组态为: $\uppi h_{11/2}\otimes \upnu g_{7/2}h_{11/2}^2$~与~$\uppi g_{7/2}\otimes\upnu g_{7/2}^2 d_{5/2} h_{11/2}^2$.  相似文献   
5.
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对无反转激光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振华  胡响明 《物理学报》2004,53(8):2569-2575
以三能级V型系统为例研究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对无反转激光增益的作用. 当非 相干驱动场的频谱宽度远小于驱动场产生的修饰态能级的间距时,非相干驱动场只将一个修 饰态的布居抽运至激发态. 借助原子的衰减通道,系统中形成单向布居转移通道,从而建立 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 利用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可以摆脱裸态共振无反转激光的 三个限制: (1) 不再要求辅助的低频驱动跃迁比高频激光跃迁具有更高的衰减速率;(2) 显 著降低非相干激发速率的阈值;(3) 无反转激光的线性增益不再反比于相干驱动场的强 关键词: 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 无反转激光增益 原子衰减速率 非相干激发阈值速率  相似文献   
6.
激光调Q CAI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激光调Q速率方程出发,分析推导了激光调Q过程中,腔内光子数与工作物质内反转粒子数间的关系.再根据激光调Q的过程中,对腔Q值控制方式不同,将激光调Q技术分为:转镜调Q、声光调Q、电光调Q、饱和吸收调Q和脉冲透射式调Q.用C语言进行了激光调Q CAI软件的开发研制,获得了将文学、图形、动画和计算融为一体的,直观而生动地将调Q的理论和过程再现于屏幕的CAI课件.介绍了课件的内容、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开放的ladder型无反转激光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放的ladder型无反转激光系统的密度矩阵运动方程组的定态解和激光场运动方程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如果增益大于激光腔损耗,则零解是不稳定的;如果增益小于激光腔损耗,则零解是稳定的;如果增益大于激光腔损耗,则非零解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Jaynes–Cummings sum, which determines the atomic inversion in quantum model of a single two-level atom interacting with a single mode of the quantized radiation field, based on the number theory theorems on approximation of trigonometric sum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
聂在平 《电子学报》1995,23(10):19-24,36
本文综述了非均匀介质中场与波理论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成果,着重介绍了非均匀介质中的电磁场正演分析和反演计算中的各种高效数值方法,以及它们在电法测井数值模拟和成象研究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Hollow particles with interconnected caviti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a simple modified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te monomers in the incorporation of a phase inversion process and polymerizable emulsifier. The morphology of particle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EMs). Based on observations made using an optical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 digital camera and SEM images of particle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for multiporous hollow particl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