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2篇
  免费   2764篇
  国内免费   1154篇
化学   3555篇
晶体学   140篇
力学   1421篇
综合类   78篇
数学   736篇
物理学   8021篇
无线电   466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905篇
  2012年   897篇
  2011年   1143篇
  2010年   848篇
  2009年   971篇
  2008年   1017篇
  2007年   1058篇
  2006年   995篇
  2005年   882篇
  2004年   767篇
  2003年   715篇
  2002年   615篇
  2001年   610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371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1篇
  197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靶面激光光斑尺寸原位测量的方法。从高斯光束的横向光强分布特性出发,建立了激光烧蚀斑半径与辐照激光能量、光斑尺寸、烧蚀阈值间的关系式,模拟分析发现辐照激光光斑尺寸对烧蚀斑半径随辐照能量变化曲线有较大影响。对于脉宽为2 ms,波长为1064 nm的激光,实验测量了不同能量激光辐照下相纸烧蚀斑半径,并用推导出的关系式拟合测量数据,获得了靶面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同时,也测量了不同位置处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对高斯光束束腰位置和样品烧蚀阈值的光斑尺寸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结果可靠,简单高效。该技术可以为高能激光与固体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和激光加工等应用领域中实现简单方便地测量靶面光斑尺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扭臂式静电微驱动器的pulli-n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扭臂式微驱动器模型出发,分析了器件在静电驱动条件下pulli-n现象的产生条件,并给出公式化结果。讨论了器件的几何结构参数对于pulli-n现象的影响,并对具体结构的器件给出了pulli-n角度和pulli-n电压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对于特定的扭臂结构,pulli-n角度为悬臂梁最大扭转角度的44.04%,且与扭臂的结构参数无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电陶瓷动态信息的结构裂纹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压电陶瓷的动态特性和压电系统的动态信息,对铝梁的裂纹损伤进行了分析研究。随着梁裂纹尺寸的增加,压电陶瓷片的导钠幅值下降,且系统固有频率减小。利用导钠幅值的变化和系统的动态信息,可以对裂纹的位置和尺寸大小进行识别。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1 Introduction High power laser diode arrays (LDA) have many advan- tages such as small volume, long working life, high slope efficiency and high optical density, so they have many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treatment, material pro- cessing, and for the pumping source of solid laser and etc. But unfortunately, the LDA can not be easy to use directly in these fields because of their poor beam quality and extremely asymmetric divergent beams (!x≈ 5°~10°and !y≈20°~35°, for example), so it …  相似文献   
5.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topometric analysis of fracture surfaces of soda-lime-silica glass with and without ionic exchange treatment are reported. In this case, the mechanism of substitution is K+-Na+.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was employed to record the topometric data from the fracture surface. The roughness exponent (ζ) and the correlation length (ξ) were calculated by the variable bandwidth method. The analysis for both glasses (subjected and non-subjected to ionic exchange) for ζ shows a value ∼0.8, this value agrees well with that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rapid crack propagation in a variety of materials. The correlation length shows different values for each condition. These results, along with those of microhardness indentations suggest that the self-affine correlation length is influenced by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the stress field of microcracks with that resulting from the collective behavior of the point defects introduced by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ionic exchange.  相似文献   
6.
双频抽运提高SBS相位共轭保真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位共轭保真度是相位共轭镜技术用于强激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四波混频加强SBS的方法 ,其相干拍频驱动声子场 ,能提高SBS相位共轭保真度。对于双频单池结构 ,使用列阵相机测量激光束能量远场角分布 ,在SBS转换效率最佳时 ,对相干驱动SBS相位共轭保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智能天线是目前移动通信中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提升网络容量和改善传输质量的关键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天线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无线网络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引入激光回馈的双光束干涉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刚  张书练  朱钧  李岩 《激光技术》2003,27(5):470-472
提出了一种引入He-Ne激光回馈的双光束干涉系统,并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对系统中的干涉信号及激光器尾光功率变化同时进行探测。发现当干涉仪的主回馈镜移动时,激光器尾光信号是正弦形波形,而干涉仪输出的是以双峰为一个周期的信号,双峰中一峰总是高于另一峰,并且当主回馈镜移动方向改变时,同一周期中两峰出现的顺序也随之改变。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模拟出干涉信号及激光自身功率的变化曲线。理论分析及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讨论了利用发现的现象进行测量的可行性,所提出的测量方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
入射光的偏振和强度对分光镜透/反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能量流分析法推导了一束线偏振光经分光镜分光形成透射/反射光的能量表达式。分别讨论了入射光强度不变而偏振方向变化以及二者同时变化对分光镜透/反比的影响。通过旋转主光路中的偏振片来模拟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和强度变化,实验验证了分光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发射尖是液态金属离子源(LMIS)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离子源的工作稳定性。通过对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开发了一套发射尖自动腐蚀装置,该装置可以对发射尖腐蚀过程中的速度和深度以及腐蚀电压进行控制,实现发射尖腐蚀工艺的重复性、可靠性,从而为液态金属离子源以及聚焦离子束系统的研制、开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