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3篇
无线电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
《电子测试》2007,(2):129-129
近日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研制出一种医疗检测新仪器,实验证明对人体无伤害无创伤。  相似文献   
2.
中红外光谱法无创伤检测血糖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红外光谱法对手指、血液以及干燥后的血液进行了测定,并同时与血糖仪测定的血糖作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时,选择1455cm-1附近的谱峰作为基准峰,可使1120cm-1附近的谱带得到准确度较高的相对强度。干燥后的血液与手指的光谱图大致相似并且与实测的血糖值的投点图具有相近的斜率,说明中红外光谱法检测人体血糖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同一手指进行不同时间的测定,以1120cm-1谱带强度来表征血糖的浓度,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是因为人体内的葡萄糖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而且也存在于皮肤的分泌物中,而分泌物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测定的1120cm-1谱带的相对强度与实测血糖值所得的线性关系图表明,洗手后10min的准确度要高于4min。  相似文献   
3.
线光束照射下局部病变组织背散射场角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内含异质层的半无限生物组织作为研究线光束照射下局部病变组织背散射场的近似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倍加算法对线光束照射下局部病变组织背散射场角分布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组织层几何参量和光学参量对背散射场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变组织层对背散射场中小角度光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大角度光的影响;背散射场的角分布对病变组织的几何参量(埋藏深度和光学厚度)较为敏感,而对病变组织光学参量亦即病变组织性质的差异敏感度较低。”同时还对含肿瘤的乳房组织的背散射场角分布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将背散射场角分布应用于组织内隐藏异物的无创伤诊断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遗传算法(GA)应用在偏最小二乘法(PLS)校正模型的波长优化选择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将遗传算法作为模块循环运行,能更快达到最优解,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减少建模所用波长数。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的基础研究中,验证实验所用样品为:①葡萄糖水溶液;②包含牛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葡萄糖水溶液;③人血中的血浆(含葡萄糖)。结果表明:建模的波长个数可分别减少88%、86%、85%;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减少56%、64%。这对无阶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型近红外脑血氧监测设备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中研制了一种双光源双探头近红外脑血氧监测设备,实现对双侧脑组织局部血、氧参数的同时检测,两个光源通过脉冲序列信号控制分时发光,同时检测双侧脑组织局部血、氧参数,为临床通过对比来评价患侧脑血氧变化量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以四通道输出两侧脑组织的血容量和氧含量信息,供计算机进行功率谱、相关性等后处理,从而实现对病人双侧脑组织血、氧变化参数长时间实时、连续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血液成分检测是健康诊断的重要手段,常规的血液成分检测采用抽血的方法,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近红外光谱技术是无创伤血液成分检测中的研究热点。为满足近红外无创伤血液成分检测仪器对其光谱数据采集系统提出的高速、多通道和高信噪比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速、多通道光谱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Altera公司Cyclone IV系列的FPGA芯片作为其微控制器,控制两片8通道的A/D芯片并行采集16通道的人体血液脉搏波光谱信号,采集到的数据在FPGA的控制下首先缓存在FPGA内部建立的乒乓RAM中,然后转存至外部SRAM芯片中,最后经USB总线传输至计算机。实验结果表明,在19 531 Hz的采样频率下,该系统能够高速并行采集16个通道的信号,重复性信噪比可达40 000∶1。此外,在该采样率下,系统可以采集到高信噪比的人体血液脉搏波信号,采集速度能够达到每秒305幅光谱图。该系统满足近红外无创伤血液成分检测仪器对于光谱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该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为将FPGA应用于近红外无创伤血液成分检测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中,FPGA能够同时控制两片AD芯片进行16路人体血液脉搏波数据的高速并行采集,解决了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时无法实现多通道大量数据高速采集和储存的问题,使仪器的采集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使用FPGA内部资源建立乒乓RAM进行数据的缓冲,实现了不同位数数据从AD芯片到SRAM芯片的无缝连续传输。  相似文献   
7.
柳兆荣 《力学季刊》1997,18(3):183-188
血液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循环系统的力学,血液动力学不但可为脑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建立定量关系,而且还可为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检测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CV300)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例证,它已成为临床检测脑血管功能,早期诊断脑血管疾病,以及评价和筛选脑血管药物的有效监测仪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