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944篇
化学   1623篇
晶体学   87篇
力学   652篇
综合类   71篇
数学   60篇
物理学   152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单良  查婷婷  孔明  洪波 《光学学报》2022,(2):250-259
韦伯分布在非线性寻优问题中具有较好的寻优精度和全局搜索能力,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韦伯分布的布谷鸟搜索(WCS)算法来解决颗粒粒径分布反演的问题。使用WCS算法对服从Johnson’s SB分布、Rosin-Rammler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单峰颗粒系和双峰颗粒系进行颗粒粒径分布的反演,并分别与其他传统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CS算法的整体效果优于人工鱼群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且改进后的4种重尾分布CS算法的标准差比原CS算法提升2~3个数量级。目标函数散射光能加入噪声后,WCS算法比其他三种重尾分布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值至少可降低1/2。使用小角前向散射测量系统对单峰颗粒系和双峰混合颗粒系进行实验研究,发现WCS算法的相对均方根误差比原CS算法降低约为40%。  相似文献   
2.
简单回顾了Einstein 1905年揭示的第一种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与de Broglie 1923年揭示的第二种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验证过程,指出了这两种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差别,分析了波粒二象性的逻辑体系并指出:只要把Gan1995年揭示的“经典(电磁)场在结构上的颗粒性”当作“第三种波粒二象性”就能构成“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完美组合,利用“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还可以把这“三种波粒二象性”和谐地统一起来。借助于经典条件下光的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究竟哪一个更为精确的实验判决(见《光散射学报》)2006年第1期第75.79页《Lorentz-Compton佯谬与一个双赢判决性散射实验设计》)还可以完成“第三种波粒二象性”和“波粒二象性的相变假说”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气体纳米颗粒团聚物两相流动双流体模型.模型中采用了Jung & Gidaspow (2002)测量的固相应力模量和王垚等(2001)提出的聚团曳力系数计算模型.对纳米颗粒团聚物的流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纳米颗粒团聚物的流化特性.模拟得出的床层膨胀比与文献中实验的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基于稠密气体分子运动论和颗粒动理学,建立可压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模型。采用梯度模拟来考虑气相可压缩性对气相湍流的影响。模拟计算表明气固两相射流速度沿轴向和径向减小,颗粒浓度下降。气固两相射流具有高的颗粒温度,呈现强烈的气固两相湍流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5.
 纳米科技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进入21世纪越来越被大家耳熟。纳米科技在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改善人类生存质量,更新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及观念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纳米是长度单位。一纳米为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如果你的拇指指甲盖宽14毫米,这个比例就相当于拇指指甲盖宽度与地球直径间的比例。纳米科技所接触、研究、开发的是100纳米~0.1纳米范围内物质的性质和应用。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大小的数量级大致在10纳米。因此,纳米科技也可以说是在分子水平上观察、分析、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Dextran-modifi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 《中国颗粒学报》2007,5(1):162-168
Dextran-modifi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precipitation of Fe(Ⅱ) and Fe(Ⅲ) salts with ammonium hydroxide by two methods. Iron oxide was precipitated either in the presence of dextran solution, or the dextran solution was added after precipitation. In the second method, the iron oxide particl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could be controlled depending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dextran in the solution. The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Optimal conditions for preparation of stable iron oxide colloid particles were determined, The dextran/iron oxide ratio 0-0,16 used in precipitation of iron salts can be recommended for synthesis of nanoparticles suitable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s the colloid does not contain excess dextran and does not coagulate.  相似文献   
7.
Different-sized aerosols were collected by an Andersen air sampler to observe the detailed morphology of the black carbon (BC) aerosols which were separated chemically from the other accompanying aerosols,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SEM-EDX).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BC aerosols are spherical particles of about 50 nm in diameter and with a homogeneous surfac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se particles aggregate with other aerosols or with themselves to form larger agglomerates in the micrometer range. The shape of these 50-nm BC spherical particles was found to be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BC particles released from petroleum-powered vehicula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hese spherical BC particles were shown to b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fullerenes found using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  相似文献   
8.
利用MS-XANES计算研究了嵌入在SiO2介质中的InSb纳米颗粒的界面效应, 结果显示Sb K-XANES实验谱在白线峰强度增大和白线峰向高能一侧展宽这两个特点的起因是: 1. SiO2介质透过界面处强的Sb-O共价键间接地影响和改变了InSb团簇中Sb原子内部的势分布; 2. 通过InSb纳米颗粒界面处存在着强的Sb-O共价键使得Sb原子的5p电子被耗尽来提高InSb纳米颗粒Sb原子的5p的空穴数. 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InSb纳米颗粒的Sb K-XANES实验谱在白线峰 强度的增大. 此外, 由于纳米颗粒的界面效应, 仅仅把白线峰的强度增大归因于吸收原子电荷转移带来的空穴数增加, 并依此通过白线峰的强度计算吸收原子的空穴数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用光学方法测量悬浮于气相或液相介质中的微小颗粒特性已被广泛地采用。R.A.Dobbins于1963年用简单的方法来单独测定喷雾颗粒平均直径。20世纪70年代采用激光器和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液体轴对称抛撒是非定常过程,即在固定位置观察到的液体颗粒尺寸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光线通过含有微粒的介质时会发生光的散射现象,Dobbins根据颗粒散射原理,把满足上限分布函数(ULDF)且直径为几十到几百微米的颗粒散射作为衍射散射处理。  相似文献   
10.
冲蚀过程是一个与颗粒反复冲击物体表面而移除物质相关的表面现象.本文研究了玻璃的冲蚀坑的几何尺寸和体积,给出了冲蚀移除物质如何依赖于颗粒流动速度、颗粒尺寸和冲击角的理论关系.通过理论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定义了一定冲蚀坑尺度的有效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