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化学   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物理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讨乌鳢、草鱼、鲫鱼脑垂体的组织学结构,选用H.E.染色法、Mallory—Heidenhain—Azan染色法、组织学和体视学方法研究乌鳢、草鱼、鲫鱼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1)乌鳢脑垂体的形态结构为前后型、草鱼和鲫鱼脑垂体的形态结构为背腹型。(2)经体视学测算,每种鱼在垂体前外侧部、垂体中外侧部和垂体中间部中的嗜酸(碱)性细胞的体积密度和数密度均有极显著差异,表明这三种鱼的脑垂体在垂体前外侧部、垂体中外侧部和垂体中间部中嗜酸(碱)性细胞的分布不均匀。另外在不同鱼种之间,垂体前外侧部、垂体中外侧部或垂体中间部中的嗜酸(碱)性细胞的体积密度和数密度也有极显著差异,表明由于鱼种不同,在垂体前外侧部、垂体中外侧部或垂体中间部的嗜酸(碱)性细胞的分布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 江西水域广阔,水系复杂,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而粘孢子虫主要是鱼类的寄生虫,由于粘孢子虫的危害,经常造成渔业生产的损失。随着水产事业的发展,养殖密度逐渐增大,某些种类的粘孢子虫在我省已有成为流行病的趋势。为此对我省鱼类寄生粘孢子虫进行了初步调查,从而为粘孢子虫  相似文献   
3.
TDP43是一种DNA/RNA结合蛋白,属于异质核糖核蛋白家族成员,在调控转录、mRNA稳定性及翻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报道表明哺乳类TDP43参与了炎症和免疫反应,然而TDP43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机制还不清楚。探索了斑马鱼TDP43在先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首先通过同源比对及构建TDP43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了TDP43在不同物种中的进化特征,结果表明TDP43在哺乳类和鱼类中的相似度很高(60%以上)。SVCV病毒感染斑马鱼和CIK细胞后,检测TDP43在各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发现,(脑、眼睛、肠、鳃、皮肤、心脏、肝脏和肾脏)和CIK细胞中均上调。体外构建TDP43真核表达载体或合成TDP43的小干扰RNA,在CIK细胞中过表达TDP43能够抑制了Ⅰ型干扰素表达,而敲降TDP43则上调了Ⅰ型干扰素的表达。此外,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DP4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说明TDP43可能是在细胞核中调控基因的转录而控制先天免疫反应。总之,我们研究了斑马鱼TDP43在响应病毒感染及在先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草鱼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严重制约着草鱼养殖生产的发展。干扰素和趋化因子为鱼类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参与鱼类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反应。在已克隆的1个草鱼Ⅰ型干扰素基因(GU139255)和CCL4基因(EU918199)的基础上,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分别获得了其相应的表达蛋白。利用喷雾法将这两种蛋白分别或混合添加到饲料中并投喂草鱼,利用攻毒实验验证这两种蛋白对草鱼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单独添加重组IFN或CCL4后能有效提高草鱼存活率,免疫21 d时其成活率分别为63.33%和46.67%。当同时添加重组IFN和CCL4后,免疫保护效果则更为明显,21 d时草鱼存活率为73.33%,免疫保护率达69.23%。而且,重组IFN和CCL4能够诱导内源IFN、IRF1、STAT3、CCL4表达上调,而两者混合的蛋白诱导效果更为强烈。提示混合的Ⅰ型干扰素和CCL4重组蛋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鱼类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5.
草鱼CCL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CCL4基因全长854 bp,最大开放阅读框位于104~397 bp,编码97个氨基酸,其中32~73氨基酸为其保守的CC趋化因子家族结构域,N-端有1个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草鱼CCL4与斑马鱼的同源性为69%,与其他鱼类和哺乳类的同源性在50%以下。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其与斑马鱼CCL4基因的亲  相似文献   
6.
草鱼巨噬细胞活化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对处于两种不同活性状态的草鱼头肾和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两者的生理生化代谢作了比较分析,证实活化Mφ的体积增大,O^-2,H2O3,ACP活性和RNA、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吞噬杀菌力明显增强,5′ND活性显著下降,这些变化规律与高等脊椎动物Mφ相一致,说明鱼类和高等脊椎动物Mφ存在相同的活化机制,O^-2,H2O2,ACP,RNA,蛋白质和5′ND活性和含量以及吞噬杀菌力均可作为反映鱼类Mφ活性水平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草鱼IFI58全长cDNA为1764 bp,其中ORF为1440 bp,编码1个479 aa的蛋白。草鱼IFI58包含有10个TPR 34肽结构域,并与哺乳类IFIT相对应。其中,TPR7被中间插入序列分为TPR7A和B,TPR4也有5个氨基酸插入,TPR3只有B部分而缺少A部分。鱼类IFI基因与哺乳类的同源性不高,系统进化树也显示它  相似文献   
8.
通过PEG和鱼精蛋白沉淀等方法,从草鱼(Ctenopharynogon idellus)出血病病鱼组织分离纯化出两种病毒一种是直径70-80nm的病毒颗粒,六边形,有双层衣壳,无囊膜,另一种直径仅20-30nm的小病毒颗粒,也呈六边形.前者是呼肠孤病毒(Reovirus),以前已有报道,后者拟初步鉴别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病毒.将两者分别感染1足龄健康草鱼,能复制出典型症状的草鱼出血病而致鱼死亡.呼肠孤病毒主要导致肠道出血的出血病,而小病毒颗粒导致肌肉出血为主的出血病.由此可以初步解释生产上出现两类出血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从鱼病组织中初提纯草鱼出血病病毒,我们探讨了各种离心方法和离心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离心方法为角度离心(日立20PR-52D离心机,RPR 2-0之转头),最佳离心参数为:转头温度是8℃,离心速度是16000转/分,离心时间是4.5小时。该离心方法和离心参数已成为我们实验室最常规使用的提纯该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HNO3∶HClO4(体积比为4∶1)消解体系,在低温微沸条件下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天水湖草鱼7个组织器官(肌肉、鱼鳃、鱼鳞、肝脏、肾脏、脾脏、精巢)中Zn、Fe、Cu、Mn的含量.结果表明:草鱼体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高低为Fe>Zn>Cu>Mn;4种微量元素在草鱼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草鱼体内各组织器官中Fe和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08;Fe和Cu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69;Fe和Mn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74;Cu和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