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73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脂对茶多酚与咖啡因的吸附分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低档绿茶末的水提取液中,利用离子交换,吸附树脂成功地分离出茶多酚与咖啡因,并详细考察了其交换与吸附性能。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树脂法具有产品收率高,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间接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原子吸收,用甲基异丁酮和丁醇的混合溶剂萃取茶汤中的茶多酚,与氨基酸分离后,加入碱性Cu3(PO4)2悬浮液反萃取并同茶多酚作用,离心沉降未作用的Cu3(PO4)2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定Cu,可求得茶多酚的含量,本法可消除茶叶共存氨基酸的干扰,测定结果同标准方法一致,回收率范围为94%-104%,平均标准偏差为3.1%。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何书美  刘敬兰 《分析化学》2007,35(9):1365-1368
茶叶中富含羟基苯甲酸类、肉桂酸类及原花色素等多酚类物质,这些物质都具有邻苯二羟基结构,碱性环境下与铝离子形成络合物,影响总黄酮的测定。本实验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和三氯化铝法测定茶叶总黄酮含量的结果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亚硝酸钠-硝酸铝法的测定结果比三氯化铝法约高60mg/g,三氯化铝法在酸性环境下进行,酸度实验显示,适宜酸度为pH≥5.0。鞣酸干扰实验表明,平均误差为0.017mg,随着鞣酸量的增加,测得值无上升趋势。三氯化铝法的线性方程:y=0.000638 0.8623x,相关系数:r=0.999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05%。因此,对含酚类较多的植物应采用三氯化铝法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茶中茶多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用改进的Agarwal方法萃取不同种类茶叶和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茶多酚进行分离分析方法。HPLC可有效分离GTPs主要组成成分EC、EGC、ECG和EGCG并精确定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茶叶加工过程对GTPs含量有很大影响,绿茶总GTPs含量在6 ̄15g/100g干茶叶、乌龙茶总GTPs含量在5 ̄7g/100g干茶叶,红茶总GTPs含量低于2g/100g干茶叶  相似文献   
5.
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的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茶多酚得率与纯度为考察指标,在研究茶汤浓度、单位体积茶汤的乙酸乙酯用量、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茶汤pH值、萃取次数等单因子对茶多酚萃取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与验证试验,优化筛选了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主要考虑茶多酚得率时,最佳萃取参数为茶汤质量分数为20%、茶汤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 ∶ 1.2、茶汤pH为1、摇匀时间55 min、静置萃取时间80 min、26 ~28 ℃,萃取1、2、3次的茶多酚得率分别为53%、65%、82%,纯度分别为78%、71%、60%;当主要考虑茶多酚纯度时,最佳萃取参数为茶汤质量分数为25%、茶汤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 ∶ 1.2、pH为1、摇匀时间55 min、静置萃取时间90 min、26 ~28 ℃,萃取1、2、3次的茶多酚得率依次为44%、69%、79%,纯度依次为80%、74%、69%.与当前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胺基化壳聚糖树脂吸附分离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珠状壳聚糖树脂进行胺基化改性,制备了胺基化珠状壳聚糖树脂,并用FTIR对胺基化珠状壳聚糖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该树脂对绿茶中茶多酚进行吸附分离,探讨了其吸附条件,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胺基化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等温式,也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本实验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25℃,茶汤溶液pH值5,吸附时间2h;最大吸附量达到486.0mg/g。  相似文献   
7.
于蕾  杜聪  白玮  张礼华  沈青 《广州化学》2010,35(1):41-44
通过分别测试二碘甲烷、水、甲酰胺等液体在茶多酚上的接触角,并根据van Oss-Chaudhury-Good的组合理论对茶多酚的表面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的表面能随着茶多酚的含量增加而提高;且随着茶多酚的含量增加,儿茶素类物质即含酚羟基类物质的含量进一步增加,形成氢键的几率进一步增大,导致分子之间作用力和氢键力加大,因而使茶多酚的表面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9.
湖北绿茶中两种新的没食子酸类衍生物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D NMR技术研究了从绿茶中分离得到的2种新的没食子酸类衍生物,对其1H和13C NMR谱线作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0.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儿茶素组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是世界上传统三大饮料之一。到目前为止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经过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5 0 0种左右 ,其中有机化合物约有 4 5 0种以上。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增强血毛细管的活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直接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等作用。所以 ,茶叶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的天然保健品。对于儿茶素物质测定方法的研究 ,从过去采用的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到使用气相色谱法分离、鉴定 ,近年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分离、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果、重现性及回收率均好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