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13篇
化学   672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novel super-hydrophobic stearic acid (STA) film with a water contact angle of 166o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adsorption on aluminum wafer coated with polyethyleneimine (PEI) film. The micro-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STA monolayer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olished and PEI-coated Al surfaces. The effect of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adhesion and friction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A monolayer showed decreased friction, while the adhesive force was greatly de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Al wafer to reduc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tip and the sample surface to be tested. Thus the friction and adhesion of the Al wafer was effectively decreased by generating the STA monolayer, which indicated that it could be feasible and rational to prepare a surface with good adhesion resistance and lubricity by properly controlling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Both the adhesion and friction decreased as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lowered from 65% to 10%, though the decrease extent became insignificant for the STA monolayer.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0375151, 50323007, 10225209)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JCX-SW-L2)  相似文献   
2.
基于液相水-氢同位素催化交换的疏水催化剂研究已有近30年历史。从所报道的资料来看,目前用于重水提氚工艺中相转移的疏水催化剂主要集中在Pt-C-PTFE和Pt-SDB两类材料上。前者疏水性好,耐辐照稳定性好,后者催化活性好,但催化剂耐辐照稳定性稍差。拟在特制的SDB疏水材料上制备出催化活性好,性能稳定,满足使用要求的Pt-SDB疏水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α—淀粉酶的新方法。α—淀粉酶发酵液用两种高分子量的絮凝剂澄清,滤液用一种国产吸附树脂吸附,然后用40%乙醇洗脱,所得酶粉的活性约为60000U/g。产率64.22%。  相似文献   
4.
聚电解质与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娟  高保娇 《化学通报》2003,66(2):134-137
通过透光度测定、电导滴定和粘度法考察了阳离子聚电解质聚苯乙烯 4 乙烯基吡啶硫酸甲酯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在表面活性剂未过量时 ,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占主导地位 ,并且当二者电荷总量相等时 ,生成的复合物沉淀最多 ;在表面活性剂过量后 ,复合物可部分溶解 ,溶解的原因是疏水相互作用。本文初步阐述了二者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阳离子和不同阴离子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ub sp.thermophilus)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以及NaNO3对不同蛋白质浓度的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中性盐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不是由于增加蛋白质亚基间的疏水作用引起的,而可能是由中性盐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弱抑制作用与中性盐增加了谷氨酸脱羧酶的胶体体系稳定性共同作用所致,同时还可能与中性盐降低了反应体系CO2的溶解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高效疏水色谱法对多种脲变α-淀粉酶折叠中间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疏水色谱法对用脲变性的α-淀粉酶的体外折叠中间体进行了分离,发现脲变α-淀粉酶折叠至少有19个中间体,而且,这些中间体在色谱流出液中可稳定一周.这一结论已由电泳、离子交换色谱和体积排阻色谱法证实.此外,还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这些折叠中间体与天然α-淀粉酶构象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种含氟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其表面疏水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聚合反应的后期阶段,向体系中引入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全氟辛基-(N-乙基-N-丙烯酸乙酯基)磺酰胺(QG-F814)共聚改性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含氟丙烯酸树脂.接触角测定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热重分析表明,该树脂在改性前后的耐热稳定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疏水分配常数用于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农  张玉奎 《分析化学》1993,21(4):384-387
在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基本方程log k_′=a+_cC_B的基础上,描述了采用疏水分配常数及氢键作用能来预测a、c参数的方法,并系统讨论了疏水分配常数对参数a、c的影响,借此对反相液相色谱宽浓度范围内的保留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PABA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溶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原理,合成了带苯基的疏水单体N-苯基对正丁基丙烯酰胺(BBAM)。采用自由基胶束共聚的方法制备了水溶性丙烯胺/N-苯基对正丁基丙烯酰胺(BBAM)疏水缔合型共聚物(PABA)。研究了共聚物溶液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共聚物溶液浓度的增加,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分子间缔合大量形成,水溶液表现粘度迅速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疏水缔合行为,与HPAM相比有优异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沈燕清,江鹏飞,吴世康(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荧光探针,疏水微区,聚甲基丙烯酰胺微多相体系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注意,它不仅是由于长期来已经发现:不同结构的微多相体系如胶束,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