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3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6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5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多功能旋流燃烧器的工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皇岛热电厂2#锅炉燃烧不稳定、燃烧效率低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燃烧器的一次风管道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本文采用多功能旋流燃烧器的设计思想对旋流燃烧器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旋流燃烧器其着火点提前,并且仅改造6只主力燃烧器就可以使锅炉在50%负荷时达到不投油而稳定燃烧,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和NOx排放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钯合金膜分离氢同位素是基于氕、氘、氚在钯中的溶解度、扩散系数和表面反应动力学特征的差异而进行的。与目前聚变堆燃料循环中广泛采用的低温精馏方法相比,钯合金膜分离方法的原料是气态,而且在分离过程中氢同位素气体以原子形态存在,具有原料滞留量小,装置设计简单等优点。然而对于钯合金膜来说,单位面积上透过的气体体积有限,在保持钯合金膜氢同位素选择性透过能力的前提下,在一定反应器规模下尽可能的增大钯合金膜的面积,从而提高钯合金膜分离氢同位素的能力就成了钯合金膜大规模应用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前期实验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钯合金膜分离器,但是单级分离器的氢同位素分离能力是有限的。为实现H2/T2混合气体的完全分离,可以将多级钯合金膜分离器以一定方式串接起来,构成一个具有连续分离特性的氢同位素分离系统。  相似文献   
4.
Jun Won AN 《中国物理快报》2006,23(6):1459-1461
The expansion capability of the channel number in the optical demultiplexer using two cascaded photopolymer volume gratings is reported. It could be accomplished by designing of two grating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range. As a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a 0.4-nm-spaced 130-channel demultiplexer with the channel uniformity of 3.5 dB, the 3 riB-bandwidth of 0.12nm, and the channel crosstalk of-20 dB 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5.
锂辉石—石灰石烧结中煤粉代替重油作燃料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锂工业原料以锂辉石为主。我国锂辉石储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于新疆、四川、湖南等地,其中又以四川的储量占全国第一。锂的主要基础化合物LiOHH2O系用锂辉石-石灰石烧结法而得,烧结燃料是影响LiOHH2O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国内外均采用...  相似文献   
6.
旋流煤粉燃烧的一维综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了综合考虑气-固两相旋流流动,气相燃烧,颗粒相变与燃烧及两相辐射传热的旋流煤粉燃烧-维数学模型,给出了气-固两相能量方程中颗粒相就源项的计算表达式,应用这一模型对涡旋燃烧炉环形通道内多组工况的旋流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炉内温度分布和燃烧效率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旋流煤粉燃烧的一维综合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型流化床动力学分析仪研究了两相流条件下无烟煤粉的燃烧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特征,并与热重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大于850℃时,煤粉燃烧机理发生了变化,燃烧气态产物的生成比例也随之改变;当气速大于0.10 m/s时,气体扩散限制基本被消除,煤粉燃烧反应速率主要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煤粉燃烧反应速率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大呈幂函数形式增长,且氧气分压对煤粉静置燃烧的影响更加显著。煤氧两相流燃烧的表观活化能与静置燃烧相比降低了49 kJ/mol,相同温度条件下两相流燃烧的界面化学反应阻力也明显小于热重法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单井计量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气液分离效果直接影响到计量结果的准确性.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因体积小、效率高、适用范围宽而被广泛应用,但基于GLCC发展多级一体化分离装置一直被受到关注.考虑一级分离入口斜管倾角、一级分离入口形状、气相分离弯管仰角及二级分离管束规格,采用多相流Mixture模型和雷诺应力RSM模型,对基于GLCC的井口多管束分离装置结构形式进行了优化,并定量揭示了不同结构形式下的气液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在经过GLCC一级旋流分离后,进入多管束二级分离单元,能够进一步改善气液分离效果,提高气液分离效率,但两级分离单元的结构特征均对分离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优化GLCC一级旋流分离入口斜管的倾角为30°,入口形状为圆形,相应可获得稳定的压力分布、较为均匀的流场迹线和更高的气液分离效率,优化气相分离弯管的仰角为35°、二级分离细管束数量与管径分别为6支和40mm,可使对应分离压降在3kPa,气液分离效率接近70%.  相似文献   
9.
采用RNG k-ε模型、随机颗粒轨道模型对扩散式气固分离器内的两相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流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颗粒分级分离效率,颗粒轨迹,以及多个几何结构尺寸对分离效率和阻力系数的作用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类分离器流场总体成双层流动结构,分离器对4 μm以下的小颗粒分离效率较低,流速对分离效率的作用比较明显,各结构尺寸对阻力系数和分离效率的影响比较复杂,结构尺寸的取值有一定比例范围.  相似文献   
10.
用雷诺应力模型计算旋风分离器中气-固两相流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分离器内部的复杂的三维强旋转、气-固两相湍流运动,采用雷诺应力模型(SSG),利用贴体网格技术,模拟计算了分离器内部流动,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离器内的固体颗粒运动采用涉及湍流扩散影响的随机轨道模型和确定轨道模型,在流场计算的基础上,模拟了不同直径的颗粒在分离器内的运动规律及颗粒分离效率,并同理论和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