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6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化学   1115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767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127篇
物理学   200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锂合金中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笑气-乙炔火焰中测定铝锂合金中锂的最佳条件。其电离干扰可通过加进钾进盐来控制。应用本法测定合金中 锂的含量,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推广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出发,推导出了部分相干电磁光束的偏振态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的表达式。并以电磁高斯-谢尔模型(EGSM)光束为例,研究了湍流对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偏振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上点,湍流介质的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趋于最大值的速度越快,达到的最大值越小;光斑越大,偏振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离光源越远,在光斑增大的过程中,偏振度所达到的极大值会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与光源相同的偏振度不变。对于轴外点,一个固定的z,光的偏振度随着离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下降,并最终等于零。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而下降得越缓慢;光斑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下降得越快。  相似文献   
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锌、铜和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样品经消化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锌、铜和锰的含量,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3%-10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5 %-1.40%.锌、铜和锰在给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0.9994和0.9983,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应用显式的五阶WENO格式,结合k-ω湍流模型,求解三维Favre平均N-S方程,计算了从方孔横向喷出的声速气流与马赫数为3.0的超声速气流的干扰流场。结果表明,在射流上游,射流的阻碍便超声速气流产生分离,形成两个主要的回流区域,主回流导致在方孔射流两侧形成马蹄涡区域,射流下游存在低压区域,形成较小的回流以及一对螺流形旋涡。  相似文献   
6.
离子交换富集-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Cu,Fe和Z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用 2 0 1× 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自来水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交换富集 ,采用微量脉冲进样 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富集后溶液中的Cu ,Fe和Zn ,该方法灵敏度分别为 0 2 9,0 5 9和 0 0 6 μg·L- 1 ,精密度分别为 4 2 8% ,1 95 %和 2 2 8% ,检测限分别为 1 2 8,5 85和 0 6 8μg·L- 1 ,回收率分别为 91 13% ,10 1 34%和99 84 % ,本方法大大减少了需样量 ,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7.
刘维慧  吴健 《应用光学》2004,25(6):31-33
在科尔莫戈罗夫理论的基础上,推广了光束在接收面上相关函数的物理含义。分析了多光束在接收面上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光束光强起伏方差的解析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信道间距的增加,信道相关性下降。到达接收面的光强起伏方差降低;当信道完全重合,即相关系数变为1时,叠加后的光强起伏方差没有明显降低。与单光束时没有区别;在允许范围内增加光束数目可降低光强起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流动稳定性理论,提出了一种解释湍流边界层外区大尺度相干结构产生机理的理论模型.将计算所得流线、等涡线分布及利用相干结构理论模型计算湍流边界层中平均温度分布的结果与实验比较,结果是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对HL-1M边缘等离子体静电湍流扰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扰动的基本特征量,估计了低杂波引起的径向粒子流的变化。在加低杂波(2.45GHz)前、后,电子密度扰动和极向电场扰动的幅度及其关联性变化不大。虽然低杂波部分抑制了静电湍流,但在数量上不能解释粒子约束改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