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化学   25篇
力学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中研究了量子化电磁场中非经典电子波包的运动。当初始光子态是Fock态时,随着电子和光子所组成系统的演化,初台可分离的电子态和光子态会互相纠缠,而且电子几率密度的时间演化呈非经典的分岔和汇合的现象。基到这些非经典特征,电子可以在光子场中被加速和减速,而系统保持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2.
使用含时波包方法 ,在Capecchi和Werner拟合的非绝热耦合势能面上 ,研究了Cl处在自旋轨道基态以及自旋轨道激发态时与H2 反应的活性 ,并且讨论了Coriolis耦合的影响 .计算了某些角动量时的反应几率 .计算结果显示 ,当Cl原子处在自旋轨道激发态与处在基态的H2 的反应活性很小 ,Coriolis耦合在这个反应中起了很小的作用 .  相似文献   
3.
用含时黄金规则波包法,计算了低初始振动激发HeI_2分子振动预离解总和分衰变宽度,寿命和速率及它们随初始振动态υ的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外推数据符合得相当好.计算所需很短的波包总传播时间(不超过1ps)是由离解碎片在振动去激发绝热势能面(υ-1)上驻留时间决定的.较强的终态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很重要的.预言并解释了终转动态分布随着υ的移动而改变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含时量子波包方法,对HF分子该类型的布居转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提出双Σ型激光控制方案,用于控制布居从|v=16>能级向|v=0>能级进行转移. 该方案的第一步是将布居从|v=16>经过中间能级|v=11>向|v=7>转移,第二步是将布居从|v=7>经过中间能级|v=3>向|v=0>转移. 在每一个步骤中,三个振动能级在两束重叠的激光脉冲作用下形成一个Σ型的布居转移路径. 通过优化激光的强度、频率和延迟时间,得到了最大的布居转移效率. 计算并比较了正序脉冲和反序脉冲两种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布居都可以超过90%从|v=16>能级向|v=0>能级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5.
牛英煜  王荣  修俊玲 《物理学报》2011,60(12):123402-123402
从理论上研究了两束啁啾脉冲控制H+D+的光缔合反应. 第一束脉冲用来加速碰撞伴的碰撞速度,第二束脉冲用来增加产物HD+的产率. 结果表明:第一束脉冲的参数决定了第二束脉冲的优化参数以及产物HD+的布居. 产物的布居可以通过调节两束脉冲的延迟时间得到控制. 关键词: 光缔合 +分子')" href="#">HD+分子 啁啾脉冲 波包  相似文献   
6.
利用含时波包动力学方法中的劈裂算符-傅里叶变换传播方案和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方案研究了Na Cs分子的光吸收截面,并对由这两种方案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劈裂算符-傅立叶变换传播方案能更好地展示光吸收截面的中间动力学信息,而在研究初始波包与光吸收截面的关系时,由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方案获得的结果则更直观.利用后一方案计算的从基态X1∑+不同振动态跃迁到激发态B1∑+上相应的光吸收截面的结果表明,初始波包对光吸收截面有一定的影响,所有振动态的吸收截面均表现出谐振行为,即每一个振动态吸收截面最小值的个数恰好等于基态振动态波函数节点的个数,这种节点映射行为与映射原理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考虑完全相同的两束激光脉冲与原子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氢里德堡波包在磁场中随时间的演化。结果显示了波包的运动与闭合轨道密切相关。讨论了双脉冲的相位参数以及脉冲宽度对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光前驱波     
文章回顾了近一百年来光前驱波的研究历史及最新的进展.自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发表以来,真空中的光速不变原理已经被广泛地接受.然而对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于复杂的色散关系,却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读,尤其是对光载信息传播速度以及单个光子的运动.光前驱波的研究旨在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和其研究团队在最近的研究中找到了前驱波在光学波段的清晰的证据,并首次发现了单光子波包里的光前驱波.研究结果表明,光载信息传播速度不可能超光速,单光子的运动满足真空光速极限原理,即便是在所谓的“超光速”(群速度超光速)介质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子结构计算和电子转移速率理论,研究了芴二聚体的三重激发态能量转移过程. 应用限制性密度泛函理论构造得到非绝热态后,计算了控制能量转移的两个重要参数{电子耦合强度和重组能. 电子耦合强度的波动利用电子动力学模拟计算. 通过对上述参数相关函数的计算,成功得到了体系哈密顿量的对角元和非对角元波动,并应用微扰理论和波包扩散方法得到了能量转移速率. 结果表明,静态和动态的波动都明显地增加了能量转移速率,但是动态波动导致的速度增加却小于静态波动.  相似文献   
10.
胡振华  黄德修 《物理学报》2003,52(6):1488-1495
基于V形三能级模型运用密度矩阵方程研究了非对称耦合量子阱退局域化现象,并具体分析了导带中电子作阱间振荡所产生的亚毫米辐射和激子复合所产生的近红外发射物理过程.理论结果表明:阱间电子波包振荡等效为一经典阻尼振子,其寿命由载流子与纵向光学声子散射时间和电子穿过势垒的渡越时间决定,所产生的亚毫米波辐射强度衰减仅与阱间阻尼系数有关,其线性服从洛仑兹分布.由带间激子复合所产生的近红外辐射频率随电子阱间振荡频率增加而减小,表现为量子限域斯塔克红移,即非对称量子阱在近红外发光区特性随反向偏压而变.这一结果预示着耦合量子 关键词: 非对称耦合量子阱 电子波包振荡 亚毫米波辐射 近红外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