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1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19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几位研究者通过模板程序合成了单一取向、排列整齐的镍氧化物(NiO)纳米管束,并用于锂离子电池,从而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前缘弯掠斜流转子叶顶间隙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叶顶间隙气流与主流发生卷吸而生成泄漏涡。泄漏涡作用的区域具有较低的压力分布。在叶片通道内,泄漏涡沿着与转子旋向相反的方向朝相邻叶片的压力面移动。大间隙时的泄漏涡比小间隙时强烈。低流量时泄漏涡的作用区域比高流量时大。在各种流量特性下,叶顶尾缘近吸力面区域都存在着二次间隙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深入分析高能不等核碰撞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多源模型.计算了CERN和BNL两个能区的中心快度横能分布,成功地解释了高能时横能分布随靶核质量增加的加宽和低能时的饱和.给出了横能分布达到饱和(完全核阻止)的靶核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不同有效质量m*/m与压缩系数K所标示的平均场的非相对论BUU计算,研究了横动量的产生机制,并讨论了m*/m和K对横动量等的影响.发现横动量对K的依赖不太灵敏,但对m*/m却十分灵敏.  相似文献   
5.
钱路 《中国物理 C》1991,15(10):906-912
本文以蒙特卡罗方法计算SU(3)群格点规范得到的能密函数作为状态方程,用流体力学模型定量研究了极端相对论性高能核碰撞产生的终态粒子平均横动量的分布,并与JACEE实验组的数据比较,发现在初态能量密度较大的区域里看到异常剧增现象不是由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流体运动所引起.文中给出了不同初始热平衡时间和初始半径下的分布对比数据,发现分布的基本特征不因初始参数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单相水和单相油横掠流动时的平均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到了垂直上升管内单相水和单相油横掠流动时的换热准则关系式。结果表明,狭窄空间条件下的液体横掠柱体时的流动换热对液相Re数的依赖,较大空间条件下的流动换热相比明显减小,并对单相水和单相油横掠流动时的换热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铁电体横场Ising模型与Landau唯象理论的关系,得出了有表面的铁电体的Landau自由能表达式,指出原有的表达式中面积分部分仅含与极化平方成正比的项只在特殊情况下成立,一般情况下还应包含与极化四次方成正比的项.利用所得出的自由能表达式,计算了铁电薄膜自发极化和Curie温度与厚度的关系,使原先用唯象理论不能理解的一些实验现象得到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用电弧法制备出纳米管及纳米管束,并用高分辨电镜观察其结构.观察到的纳米管管子中空,管壁平行,间距0.34nm,端部封闭;还观察到单层纳米管,洋葱球以及内包晶核的洋葱球结构,纳米管束微结构为纳米管.用扫描电镜观察,为明显的针状晶须,定向排列,晶须互相平行,平行于电场方向生长,晶须直径0.2~0.6mm,长度3~8mm.生成纳米管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掺杂碳棒中的杂质提供了晶须生长的晶核.  相似文献   
9.
10.
掠射椭偏术对K4[Fe(CN)6]/K3[Fe(CN)6]电极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胜涛  陶长元 《电化学》1997,3(3):258-262
提出掠射椭圆偏振测试技术的实验方案,应用该掠射式技术循环 安法研究了在镀有In2O3玻璃片上进行的K4「Fe(CN)6」/K3「Fe(CN)6」电极反应,结果证明:掠射椭圆偏嗥中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现场测定椭圆偏振参数及其变化规律,这些规律与所发生的表面电化学反应规律相对应,由此可以对电极体系进行研究,现场掠射椭圆偏振术还能用于分析表面扩散层的性质,弥补其它界面研究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