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5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230篇
化学   102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181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188篇
物理学   255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止轨道卫星差分吸收光谱仪采用摆扫成像方式对大气进行探测,针对其工作时CCD成像系统信噪比大于1 000、高速探测模式下探测周期小于10min、高分辨率模式下探测周期小于1h的要求,进行CCD成像系统设计.选取CCD47-20作为探测器,设计成像电路实现光谱图像信号的采集和上传.分析了帧叠加和像元合并对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影响.结合帧转移CCD的特点设计了每个位置最后一帧读出时摆镜转动的成像方式,并合理设置了帧叠加数和像元合并数,达到优化成像周期的目的.1s曝光时间条件下,该CCD成像系统的高速、高分辨率模式探测周期分别为515s和3 315s,图像信噪比均大于1 000,污染物观测实验中未出现失帧或重复的现象.该CCD成像系统方案满足静止轨道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的探测需求,为静止轨道环境监测仪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述两类岸基光电探测系统;岸基光电跟踪仪和岸基红外监视系统。阐述其典型实例、特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分析了高空天基红外系统(SBIRS-HIGH)的技术参数;理论上计算了SBIRS-HIGH对导弹上升段的位置测量精度以及中末段任意时刻飞行位置的预报精度;研究了SBIRS-HIGH对中段和末端导弹拦截系统的导引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时,人们非常希望能够实时地对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从而及时高效地分析数据,并且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对计算程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或终止程序运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计算效率,而且对计算程序的改进与发展也有相当大的辅助作用。为此,开展了跟踪驾驭式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并设计开发了一个在单机环境下运行的跟踪驾驭式可视化系统TSV(Tracking and Steering Visualization)。  相似文献   
5.
实现雷达和红外融合跟踪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提取红外成像的目标质心并将其转换到惯性坐标系:然后用最小二乘规则对红外传感器的冗余角度数据进行压缩,以产生在时间上和雷达测量对准的伪角度测量:再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分别与雷达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测量进行融合处理,以得到同步数据融合估计。采用了由拉格朗日算法所求得的约束极值作为权系数,使用扩展的卡尔曼滤波方法设计跟踪滤波器,将基于雷达和红外融合得到的数据用于更新滤波器的目标状态。  相似文献   
6.
用MCNP程序和ENDF/B—VI库数据计算了Livermore的^6 Li探测器的中子探测效率,并与国外发表的^6Li玻璃的探测效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实验室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脉冲中子探测系统的中子灵敏度能量响应,编制了适合裂变中子测量探测系统灵敏度能响的一系列专用程序,研究了相应的实验标定技术,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几套探测系统中子灵敏度能量响应进行了研究,初步解决了标定需要的“单能、脉冲、高强度、多个不同能量的中子源”问题,使不确定度大大提高,满足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1 生平 美籍华人、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先生,于2003年2月11日下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1岁[1].  相似文献   
9.
激光雷达中层大气遥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瑞利激光雷达的技术特点,并从其对武汉地区中层大气密度和温度廓线探测的典型结果,给出了该激光雷达对中层大气主要参数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机载海洋激光测深系统参量设计与最大探测深度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详细讨论了机载海洋激光测深系统最大测量深度与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最小可探测信噪比为判据,对机载海洋激光测深系统在白天和晚上工作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最大测量深度与激光脉冲峰值功率、接收视场角、接收口径和光谱接收带宽等关系,确定了系统的主要参量。以确定的参量建立的系统具有白天49m和晚上65m的最大测深能力,可完全满足在沿岸带以及岛礁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