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4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7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1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气全燃型联合循环设计点性能简明估计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气全燃型联合循环设计点性能简明估计公式蔡睿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O080)关键词:排气全燃型联合循环,热力分析主要符号表Hu燃料热值L燃料理论空气量l比功P单位能量价格R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的功率比α过量空气系数β摩尔燃料系数△增量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原子化器温度、载气流速、KBH4 浓度等条件对流动注射 氢化物发生 原子吸收光谱法 (FI-HG -AAS)测定硒时的影响。建立了FI-HG -AAS测定大米中硒的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 ,测定硒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0 3 3 μg·L- 1,线性范围为 0~ 5 0 μg·L- 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4% ,加标回收率为 94%~ 1 0 2 %。本法克服了传统的间断氢化物发生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速度慢、样品耗量大、操作繁琐且因手工进样在进样速度和进样体积上容易带来误差等缺点。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灵敏度及自动化程度高 ,已广泛应用于大米及富硒大米中微量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粒径和流速对吸附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考察了吸附剂的粒径大小及动态循环时流速大小对吸附速率的影响,根据膜扩散限制和孔隙扩散限制的理论模型对其影响作了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4.
光束质量对闪烁和流速测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宗泳  刘和来  江宇  刘文清  刘建国 《光子学报》2007,36(10):1884-1888
给出了用发光二极管测量闪烁和流速光源远场理想特性的表达式.波前扭曲可以分解成波前倾斜和曲率改变两部分来处理.波前倾斜和离轴接收信号的情况相当,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当波前曲率半径不等于到光源的距离时,对流速和闪烁强度测量都会带来不能忽略的误差,路径加权函数的对称特性也会改变.最后给出的流速测量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带滩槽地形的连续弯道中纵向流速横向分布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沿水深积分的动量方程,假定二次流项和弯道附加应力项沿横断面呈线性分布,提出了预测弯道垂线平均纵向流速的解析计算方法,进一步提出了河槽区和河滩区垂线平均纵向流速沿断面分布的求解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带滩槽地形的反向连续弯道水槽中.根据实测数据率定计算参数,该模式可计算不同出口水深条件下断面垂线平均纵向流速分布,计算结...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化学测试、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电解液流速、 电流密度和锌沉积面容量三者关系及对锌镍单液流电池充放电性能和负极锌沉积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锌沉积面容量是影响锌镍单液流电池充放电效率和负极锌沉积形貌的最主要因素, 电解液流速不宜过高或过低. 随着锌沉积面容量的增大, 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稳定性对电流密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适宜的电解液流速范围变窄. 锌沉积面容量在25 mA·h/cm2以上, 锌沉积皆呈海绵状. 在较低锌沉积面容量下, 电解液流速也较低时, 海绵锌沉积较为均匀致密. 而在高的锌沉积面容量下, 海绵状锌沉积的团簇和颗粒变大, 不均匀性加重, 仅在适中的电解液流速(7.1 L/min)下, 锌沉积部分致密规整, 电池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紫外光离子源-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UV-FAIMS)快速检测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选取苯和对二甲苯为研究对象,并分析了分离电压、流速等因素对其分离识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分离电压值为0~1200 V时,苯和对二甲苯信号强度逐渐降低,而特征补偿电压值却逐渐增加.实验选取分离电压值为900 V,当载气流速为0~240 L/h时,苯和对二甲苯的特征离子峰信号强度逐渐增加,当载气流速为0~120 L/h时,苯和对二甲苯团簇峰信号强度增加,当载气流速为120~240 L/h时,苯的团簇峰信号强度增加,而对二甲苯的团簇峰信号强度降低.此外,对样品浓度、信号强度与噪声的比值进行探讨,获得UV-FAIMS检测苯的检测限为0.011mg/m3.  相似文献   
8.
热力排气系统(TVS)可在微重力环境下实现低温贮箱压力的有效控制,在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技术中具有应用前景。为了深入研究热力排气系统、被动绝热、蒸汽冷却屏等多项技术的耦合运行规律,设计并搭建了以液氮为模拟介质的在轨贮存技术地面多功能原理验证试验系统。本文将通过净蒸发量测试、消除热分层测试及控压实验测试来介绍该系统的热力排气功能的实现情况。分析低温贮箱的自增压过程特性,获得贮箱热分层规律;在单个热力排气控压周期内检验TVS消除热分层和消降压力的效果;对比分析基于压力反馈和基于压力+液体温度反馈这两种控制策略的控压特点,从介质损失率的角度评估两种控制策略的优劣。结果表明,贮箱热分层主要出现在气枕区的轴向上,形成于气枕的等容加热期,而热力排气系统能有效消除热分层并消降贮箱压力;压力反馈策略能够通过节流换热的方式减缓液体温度上升,但是贮存流体损失相对较多;而压力加温度反馈策略可实现短期贮存流体零损失。  相似文献   
9.
谭文长 《中国物理》2006,15(11):2644-2650
Stokes' first problem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a Maxwell fluid in a porous half-space for gaining insight into the effect of viscoelasticity on the start-up flow in a porous medium. An exact solution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Fourier sine transform. It was found that at large values of the relaxation time the velocity overshoot occurs obviously and the system exhibits viscoelastic behaviours. On the other hand, for short relaxation time the velocity overshoot disappears and the system exhibits viscous behaviours. A critical value of the relaxation time was obtained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velocity overshoot.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velocity overshoot is caused by both the viscoelasticity of the Maxwell fluid and the Darcy resistance resulting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micropore in the porous medium.  相似文献   
10.
The L3+C experiment,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L3 muon magnetic spectrometer, measured the spatial tracks of charged cosmic ray particles to obtain rigidity as well as velocity. One possible low velocity exotic particle is observed. The existing uncertainti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flux upper limit of the low velocity exotic particles from this observation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a null observation. The result is 6.2×10^-10 cm^-2·s^-1·sr^-1 at 90% confidence level in the velocity range from 0.04c to 0.5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