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429篇
化学   626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29篇
综合类   39篇
数学   339篇
物理学   16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nach空间上的框架与Riesz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玉灿 《应用数学》1998,11(4):24-30
本文讨论Banach空间上框架、无冗框架与Riesz基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数学自能发展教育就是通过学生自探、自悟、自得 ,养成持久性发展的数学能力素质的教育 .数学自能发展教育代表着数学素质教育的明天 ,而数学自能发展教育如何实施 ,则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拙文拟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自能发展教育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层面 ,略陈管见 ,权作“抛砖” .一、放而有导 师生互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的过程应是学习主体认知结构与被学知识矛盾的对立统一 ,最终形成认知结构的内化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 ,学生只有在积极吸收新信息 ,亲身经历并构建自己对数学的悟解时 ,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数…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定位的三个界面:1.对学生的定位: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有相当大的发展,学生有自主探究知识的心理需要.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学习、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为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嫁接点.明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架设引导学生发展的坡道.2.教师的自我定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长、个性特点等,确立自已有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要注意什么样的角色才最有利于学生,应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不是权威,而是伙伴;不是标准…  相似文献   
4.
平台框架部件刚度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卡氏定理,对惯性平台框架部件的刚度进行简化计算。通过微机编程获得数据,为结构设计初期合理选取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Bessel框架的性质,给出其稳定性和摄动的几个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氯化镁与3-(吡啶-3-甲氧基)邻苯二甲酸为原料,成功合成了一个镁和甲酸根构筑的三维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通过对所合成的配合物高温煅烧,得到了氧化镁微粒,应用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氧化镁纯度高,晶型完整,颗粒分布较为均匀,粒径约为50μm.  相似文献   
7.
8.
配位聚合物框架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结构和金属配位中心,一直以来被视为能源领域的潜在电极材料。传统配位聚合物框架材料电导率低,因此,如何设计并合成具有一定导电性的配位聚合物框架材料,满足能源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材料电学性质的要求,成为配位聚合物框架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本综述介绍了近年来导电二维配位聚合物框架材料的设计思路及电导率测量方法,并对这类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转化及存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二维高导电配位聚合物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题目在△ABC中,已知sinA/cosB+sinB/cosA=2,判断△ABC的形状,并给出证明(以下简称"题").这是一道传统老题,因涉及三角的方方面面而深得高三师生的心仪.在高考复习中本人亦情有独钟地选择了她,作为训练学生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的代表"作".分析直觉思维显示:A与B是互为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转变与改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入手,针对当前物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错误方式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改善实施策略,个人拙见以供广大物理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