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49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56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2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基于热声环境,采用厘米级扁管和deltaE数值计算对微型热声换热器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利用时变场理论和瞬态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电极及其支撑结构的瞬态耦合模型,分析了瞬态电磁场各参数的分布特点,并求解了电极及其支撑结构的动态响应状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玻璃钢支撑结构对于脉冲电流形成的冲击力载荷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低弹性模量支撑材料在脉冲上升沿和峰值阶段均会产生波动性形变,但该波动性形变对电极间距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MoS_2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被广泛用于加氢脱硫过程以及HER反应,而且可以通过减少MoS_2的颗粒尺寸以及层数来进一步改善其催化活性.通过剥离方法得到的MoS_2纳米片虽然表现出优良的加氢脱硫活性,但容易团聚使其循环使用性能很差.如果通过引入纳米碳将单层的MoS_2纳米片进行有效"隔离",则可明显降低团聚的可能性,从而改善其催化性能和稳定性.本文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了碳嵌入的MoS_2纳米颗粒(MoS_2@C),将其应用于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氢转移反应中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催化性能.进一步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在线质谱检测等手段研究了层间距增加的MoS_2催化剂在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氢转移反应中催化性能提升的原因.XRD,SEM和TEM结果表明,通过引入碳材料可以明显增加MoS_2的层间距,同时减小其颗粒尺寸,而且使MoS_2表现出弯曲的(002)晶面.由于存在一定的曲率,这种(002)晶面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催化能力.氮气物理吸附结果表明,这种MoS_2@C复合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89 m~2g~(-1))和明显的介孔结构(~20 nm),在催化反应中有利于底物扩散,进而改善催化性能.XPS结果显示,与体相的MoS_2相比,MoS_2@C表面暴露出更多的不饱和Mo原子(Mo/S=0.71(MoS_2@C)vs Mo/S=0.63(MoS_2)),形成了独特的S-Mo-O结构以及缺陷结构.在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氢转移反应中,层间距增加的MoS_2@C由于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和具有弯曲的(002)晶面,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活性–(TOF=3.66 s~(-1) vs 1.24 s~(-1)(MoS_2)).通过质谱对反应过程的追踪发现,在只有肼存在的条件下,MoS_2@C催化肼分解的主要气相产物是氨气.这说明MoS_2@C能够使肼发生N-N键的断裂.而当肼和硝基苯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质谱检测的气相产物主要是氮气,表明硝基苯的存在可以诱导肼逐步发生N-H键断裂,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活性的H物种,进而转移到硝基苯上使其还原得到苯胺.使用偶氮苯和氧化偶氮苯作为反应底物,发现MoS_2@C很难使其还原为苯胺,这说明在该催化体系中,硝基苯的还原过程主要是沿着直接路径(硝基苯-亚硝基苯-苯胺)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模板在空气-水界面ZrO2薄膜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孝恒  JohnWhite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2005,21(12):1827-1830
采用模板——十二烷基苯磺酸(DBS-H)在空气-水界面组装ZrO2薄膜,研究了DBS-H在ZrO2自组装薄膜中的水溶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光化学稳定性。模板的各类稳定性将直接控制ZrO2薄膜结构,主要表现在层间距变化上。从模板与Na2SiO3反应的研究中获得了一种制备ZrO2 / SiO2复合氧化物薄膜的新方法,并推测出该复合薄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将一种人工合成的无机聚合物——蒙脱石皂石黏土(smectite,Sm)应用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以检测糖类化合物。 将传统的有机基质2,4,6-三羟基苯乙酮(trihydroxyacetophenone, THAP)与阳离子交换后的皂石黏土混合制备成新型复合基质,应用于糖类化合物的检测。通过比较不同的制样方法,测定不同分子直径的糖类化合物,发现由于受复合基质晶面间距的限制,只有小分子糖类化合物能进入晶面间隙充分接触有机基质并被离子化,从而实现对小分子糖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激光衍射测微的精度关键在于衍射图样暗纹间距的精确测量,暗纹间距的测量目前主要采用高位数、小中心距的固体图象传感器线阵,为此,提出了一种硬件插值细分的方法。介绍了激光衍射的测量原理,分析了图像传感器的功能,根据采样和恢复定理,对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间距插值细分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给出了插值细分的电路框图。分析表明其测量精度不受器件中心距大小的限制,为低位数、大中心距的固体图象传感器线阵的应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用MeV量级4HeH+在超薄无衬碳膜中的库仑爆炸,获得高频离子源产生4HeH+核间距的实测值为0.094±0.003nm.发现4HeH+与H+2,H+3不一样,其核间距大小和离子源种类及离子源参数有密切关系,并从4HeH+的形成机理与形成条件,解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近场光学显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潼  刘斐 《应用光学》2005,26(3):36-40
本文在介绍近场光学显微镜原理的基础上,对近场光学显微技术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并着重研究了纳米级探针的制作和纳米级样品与探针间距的控制这两个近场光学显微技术中的关键问题,说明了近场光学显微探针的工作方式,阐述了近场光学成像的衬度类型,介绍了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非等间距序列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非等间距序列的基础上 ,本文将非等间距累加运用于非等间距序列的建模过程中 ,使原有模型得到改进 .实例表明 ,改进后模型的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铜铝纳米薄膜相对侧向移动的相互作用能。研究了铜薄膜的侧向位移从0Å到50Å时温度、相互作用间距、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对作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互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相互作用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为研究薄膜在纳米尺度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