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力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基于HJ-1B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IRS4,对核电站温排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与验证。首先利用时空插值后的NCEP大气廓线数据,结合近地面气象观测信息对IRS4数据进行大气订正;其次查找表数据建立IRS4宽通道辐亮度与辐射温度转换公式,完成研究区海表温度反演。利用温盐深测量仪,与卫星同步采集了84个离散点的水温,经空间插值获得地面调查海水“体温度”(bulk temperature, BT)的分布,并与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调查区平均BT比平均SST高0.47 ℃。在远离热排放口区域,SST高于BT,两者差异在1.0 ℃以内;在靠近热排放口区域,SST低于BT,并且越接近排放口两者之间差距越大。遥感与地面调查两种手段获得的温升分布基本一致,总温升区域面积相近。遥感手段获得的温升等级较少(小于4级),地面调查获得温升等级较多(大于5级);后者高温升等级(2级以上)区域面积较大,但对于1级温升区面积而言,两种手段差异较小。上午10时左右海表BT与SST差异较小,“肤-体”温差效应可以忽略,在IRS4业务化SST应用中,这一时段的卫星遥感可以作为核电站温排水分布监测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2.
《现代物理知识》2012,24(2):59-59
 北京时间2012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通过网络直播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介绍该结果的论文已于3月7日送交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其预印本也已在网上发表.  相似文献   
3.
岳林康 《珠算》2009,(12):18-21
2009年9月30日,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合资建设和运营的大亚湾核电站发布消息称,合营期再延长20年,至2034年。从1985粤港双方合营合同正式签字后向英法两国银行贷款,到2008年7月4日大亚湾核电站完成最后一期还本付息,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基建贷款的使用和清偿经过了22个春秋,本息共计56.74亿美元。作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CFO,岳林康回忆20多年来大亚湾"合资经营、借贷建设、售电还钱"的历程,将在此过程中中广核集团积极主动开展外债风险管理获得巨大成果的经验总结成文。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核电的发展 5.1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 我国是重视发展核电的,早在1956年制订的《国家原子能发展规划12年大纲》中就明确指出:“用原子能发电是动力发展的新纪元,是有远大前途的”,“在有条件下应用原子能发电,组成综合动力系统”.但是,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家正拟起步核电之时,又逢文化大革命,受其干扰,致使我国核电起步较晚.1974年3月31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30万千瓦级的压水堆核电方案,作为科技开发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核电才开始起步.这就是秦山核电站的由来.秦山核电站是第一座由我国自主创新建成的核电站,它于1983年基本完成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1985年3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我国核电技术的重大突破.我国从法国成套进口的两台90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也于1987年在广东大亚湾开工,两套机组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并网发电.秦山核电站(见本期封底图)和大亚湾核电站(见本期封底图)的建成发电,为我国核电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11日,两辆满载着游客的大巴从香港驶入深圳,来到深圳东北五十公里外的大亚湾核电站。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加之风景优美,二十年来接待世界各地参观人数已达五十多万。但是这批游客却与众不同,他们对先进的核电设备并不感兴趣,也无心留恋迷人的南国海滨风光,反而对附近连绵不断的山丘指指点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刚参加完在香港召开的“中微子物理与中微子宇宙学”研讨会。他们知道,几个月以后,一个大型的中微子实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将在这里破土动工。巨大的中微子探测器将在数百米深的山腹之中不停地捕捉着来自核反应堆的中微子,以破解一个个宇宙的奥秘--为什么宇宙中不存在反物质?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从原则上来描述所有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中微子地下实验室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微子实验目的是测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这是当前国际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研究中微子振荡一个国际前沿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其地下实验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要求极高。大亚湾核电站的功率高,反应堆紧邻位于排牙山南麓实验预选场址;浑厚的花岗岩山体地下空间可屏蔽宇宙线本底,能提高混合角θ13量测精度。本文通过地形测绘、工程地质调查、综合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孔内测试(地应力、钻孔电视和声波)和室内实验,系统分析研究了场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得出场区地层岩性和构造断裂不发育,燕山期花岗岩体完整,强度高,地应力不高,地下水主要赋存于裂隙中,岩体渗透系数很小的结论。拟选4个实验厅位置的岩体均属Ⅰ~Ⅱ类围岩,连接隧道的围岩81%属Ⅰ~Ⅲ类。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结果说明,大亚湾中微子地下实验室可望成为世界上投资少精度最高的测量θ13理想场址。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一个大型粒子物理国际合作实验。实验地点在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距深圳和香港各约50千米。通过探测核反应堆中产生的中微子,大亚湾实验将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θ13(?)它的精确测量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θ13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未知参数之一,其数值的大小决定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研究的发展方向,并且或许与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