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1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内人-机界面的工效学评价是决定能否进行载人空间飞行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人-机界面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评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在模糊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舱内人-机界面工效学评价各参数进行随机模糊分析,据此建立工效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应用该方法更能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Siemens S7-300 PLC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于对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低能强流离子柬实验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束流监测.该系统通过PROFIBUS-DP过程现场总线完成主站和从站的数据交换和分布控制,上位机采用Siemens WinCC软件集中监控,实现可视化过程控制、数据记录和保存、报警和自动保护、远程控制和数据通信等功能.本文着重阐述在离子束输运装置对控制系统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如何选择系统结构并确定系统方案,以及对现有设备的自动化改造、软硬件的合理配置、可视化人机操作界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卫星导航系统失效且环境存在电磁干扰的情况下行人导航系统与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的定位性能,研究了一种基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信息双向融合协同导航方法。该方法利用行人导航系统与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不同的误差特性,构建信息双向融合滤波器同步修正两者的导航信息误差,即利用移动机器人捷联惯导系统较高的传感器精度完成对行人导航系统磁航向误差的实时修正,并利用行人导航系统较高的位移精度修正机器人惯导系统误差,实现同步提高两套导航系统的定位与航向精度。导航定位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导航定位精度,行人导航系统定位误差约为行进距离的3.3%,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的误差积累速度降低为单独工作时的1/3。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利用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卫星导航系统失效的电磁干扰环境中有效提高了一体化系统的综合导航定位性能,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能够准确识别出驾驶员的愤怒情绪,降低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以驾驶员愤怒情绪为研究对象,利用车辆行驶数据建立数据集,构建PCA与改进ANN组合辨识模型,将数据集输入到组合辨识模型中,进行驾驶员愤怒情绪识别,并与单独的改进ANN辨识模型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PCA与改进ANN组合辨识模型的正确率为94.67%,F1-Scor...  相似文献   
5.
姬赜  段伟仪  刘金荣  井硕  林燕丹 《应用光学》2020,41(6):1161-1165
在驾驶舱光环境的工效学研究中眩光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现代列车而言,其操作任务需要驾驶员更多地关注车内各种仪表的运行,及时发现并处理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因此,各种情况下的眩光有可能造成危害驾驶安全等问题,该文通过对某型列车的司机室进行光学仿真,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对司机室光环境影响较大的因素。结合物理测试以及TracePro软件仿真得到的结果,说明司机台照明灯对于司机室整体光环境影响最大,并且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有利于降低司机室内眩光,增加司机室内视觉舒适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家騄 《应用声学》1998,17(2):44-48
本文以介绍第五届欧洲言语通讯和技会议-Eurospeech’97及其卫星会议为主,概述言语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情况以及本领域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民机驾驶舱设计迭代次数,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提出了一种民机驾驶舱布局的设计流程。结合适航要求和人机工效分析方法,对飞行员眼位、人体尺寸、内部视界和外部视界、飞行员坐姿、座椅和脚蹬调节行程、中控台尺寸及其它关键部件位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应用提出的民机驾驶舱布局流程进行了公务机驾驶舱布局设计。结果表明,设计的民机驾驶舱布局流程能够快速实现预期设计目标,提高了设计效率,对民机驾驶舱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家騄 《应用声学》1990,9(4):35-4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语言也正在成为人和机器之间交往的重要工具。为实现这个目标——人机语言通讯,就要对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各种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竞争信息机器的市场,近五年来,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国家资助的项目,也有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以促进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由于语言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和地区差别,为了能赶上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各国都需要对本国的官方语言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着重介绍国际上几个影响较大的国家项目,包括它们的研究目标、组织结构、研究路线和所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毅颖 《应用声学》2010,29(3):240-240
2010年4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家騄先生所著的《汉语人机语音通信基础》一书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张家騄先生是新中国从事语言声学研究的老一代科研工作者之一,长期从事语言通讯和语音学等领域的  相似文献   
10.
高钰清  靳葳  徐鉴  方虹斌 《力学学报》2022,54(12):3496-3512
踝关节在人体下肢运动过程中提供了最大的关节力矩, 因此在下肢增强型外骨骼的研究中, 踝关节外骨骼受到了重点关注. 穿戴外骨骼的人体的行走是典型的动力学问题, 但目前人机耦合动力学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 本文以绳驱踝关节外骨骼为研究对象, 融合机器人正运动学方法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考虑足?地交互力、人体关节力矩和外骨骼力矩的人?机耦合动力学模型. 模型中, 足?地交互力由Kelvin-Voigt模型结合库伦摩擦模型描述, 人体关节力矩由基于粒子群优化的PD控制生成, 外骨骼期望力矩由上层控制器依据人体步态周期确定. 通过基于模型的动力学仿真, 本文从人体踝关节角度、踝关节力矩、踝关节功率和踝关节做功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踝关节外骨骼对人体行走的助力效果. 研究表明, 在2.0 km/h到6.5 km/h的人体步行速度下, 穿戴外骨骼可以实现至少24.84%的人体踝关节平均力矩下降和至少24.69%的踝关节做功下降. 本文也开展了基于SCONE平台的肌肉骨骼建模和预测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在3.6 km/h的步行速度下, 穿戴外骨骼可以有效降低比目鱼肌的激活度峰值, 并使肌电信号的RMS值下降了6.21%, 从而从生理学的角度证实了踝关节外骨骼的助力效果. 本文的结果进一步完善了人体下肢?外骨骼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和分析方法, 从动力学和生理学角度证实和解释了踝关节外骨骼对行走的助力机制, 也为今后下肢外骨骼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