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22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4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分刚  陈建平  李新碗 《物理学报》2006,55(6):3067-3072
选用不同浓度的Pb(Zr0.52Ti0.48)O3溶胶,用Sol-gel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沉积一层厚度不同的Pb(Zr0.52Ti0.48)O3 (PZT52)过渡层,经400℃烘烤、550℃退火等程序后,再用Sol-gel法在PZT52过渡层上沉积Pb(Zr0.52Ti0.48)O 关键词: PZT铁电薄膜 择优取向 过渡层 剩余极化强度  相似文献   
2.
碱性介质中高择优取向(220)镍电极上丙醇的电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mol/LNiSO4和0.5mol/L H3BO3体系,控制电位为一1.25V,沉积60min,制得高择优取向镍电极。该镍电极经X射线衍射测定其织构度TC220为92%。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1mol/L NaOH溶液中高择翁取向镍电极上丙醇的电催化氧化机理有活性,结果表明:高择优取向镍电极对正丙醇的电催化活性高,对异丙醇的电催化活性小;推导出正丙醇的电氧化动力学方程,运用稳态极经曲线测定了  相似文献   
3.
The sol-gel processing was applied to the fabrication of PbTiO3 fibers. Pb(CH3COO)2·3H2O and Ti(OC3H 7 i )4 were refluxed with stirring in 2-methoxyethanol to form Pb-methoxyethoxide and Ti-methoxyethoxide,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mixing with stirring in 2-methoxyethanol to form Pb−Ti double alkoxide. The hydrolysis and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this double alkoxide gave polymerized products, and as a result the viscosity of the solution increased, suggesting that linear polymers were produced through the hydrolysis and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 Homogeneous PbTiO3 gel fibers were drawn from the spinnable viscous solutions, which were wellcrystallized into perovskite type PbTiO3 at 650°C. The heat-treated fibers were a few centimeters long and from 10 to 100 μm in diameter. The fiber was made up of extremely uniform grains. Electron diffraction revealed a preferred growth of (101) planes along the fiber axis,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linear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koxide.  相似文献   
4.
(110)晶面全择优取向Cu镀层的制备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添加剂聚乙二醇(PEG)、氯离子(Cl-)和电流密度对Cu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 着重探讨了制备(110)晶面全择优取向Cu镀层的电沉积条件及其形成机理. 循环伏安(CV)结果表明, PEG阻化Cu的电沉积, Cl-加快Cu的电沉积速率. XRD实验结果表明, PEG和Cl-在一定浓度范围有利于(110)晶面择优取向; 这两种不同特性的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可以制得(110)晶面全择优取向的较薄的Cu镀层; 所制备的全择优Cu镀层较稳定. 全择优取向Cu镀层形成的机理在于PEG和Cl-吸附过程联合起作用, 在不同晶粒的不同晶面进行选择吸附, 改变了晶面的生长速率及晶粒的快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5.
铋基卤化物材料因其无毒和优良的光电性能而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BiI3作为一种层状重金属半导体,已被用于X射线检测、γ射线检测和压力传感器等领域,最近其作为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材料备受关注。本文采用简单的气相输运沉积(VTD)法,以BiI3晶体粉末作为蒸发源,在玻璃基底上得到高质量c轴择优取向的BiI3薄膜。并通过研究蒸发源温度和沉积距离对薄膜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分析了BiI3薄膜择优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VTD法制备的BiI3薄膜属于三斜晶系,其光学带隙为~1.8 eV。沉积温度对薄膜的择优取向有较大影响,在沉积温度低于270 ℃时,沉积的薄膜具有沿c轴择优取向生长的特点,超过此温度,c轴择优取向生长消失。在衬底温度为250 ℃、沉积距离为15 cm时制备的薄膜结晶性能最好,晶体形貌为片状八面体。  相似文献   
6.
陈璇  白小红  王晓  王婧  卜玮 《色谱》2010,28(12):1144-1149
利用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方法(HF-LPME)分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不同基质中的优势构象,阐明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萃取机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微量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测定方法。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为有机溶剂载体,正己醇为萃取溶剂,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NaOH(5 mol/L)溶液为样品相,0.01 mol/L H2SO4溶液为接收相,在1200 r/min转速下萃取35 min,收集萃取液直接进行HPLC分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水溶液中的线性范围为5~100 μg/L,检出限分别为1.9 μg/L和1.2 μg/L,富集倍数分别为38和61倍,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1.2%和103.2%±3.5%;在鼠尿液中的线性范围为100~5×104 μg/L,检出限分别为30 μg/L和42 μg/L,富集倍数分别为20和17倍,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8.4%±4.4%和106.1%±5.4%。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高,适用于微量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速凝成晶技术,制备了具有<112>和<110>择优取向的Tb0.27Dy0.73Fe1.95速凝片.研究发现,速凝片的择优取向和显微组织与冷却速度密切相关.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其择优取向从<112>向<110>变化,显微组织由枝状晶向胞枝晶转变.研究了由速凝片制备的稀土粘结磁致伸缩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当粉末粒度≤(100~150)μm时材料性能较好,具有<112择优取向的样品性能高于<110>择优取向的样品,磁场取向成型有利于材料性能的改善.获得了性能良好的粘结磁致伸缩材料,在238.8 kA·m-1时磁致伸缩系数达到740×10-6.  相似文献   
8.
傅兴海  尹伊  张磊  叶辉 《物理学报》2009,58(7):5007-5012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在(100)Si衬底上成功制备了高度(100)择优的MgO薄膜和MgO/TiN双层膜结构.对 (100)MgO择优取向温度影响机理做了详细讨论,并利用XRD,AFM,FESEM等手段研究了在(100)Si和(100)TiN/Si两种衬底上,不同工艺条件下MgO薄膜的表面和断面微观结构,表征了MgO薄膜的柱状生长结构和与TiN薄膜的良好外延关系.在对薄膜光学特性的研究中,利用Sellmeier模型获得了Si上MgO薄膜在可见光波段的折射率参数(550 nm处折射率为1.6 关键词: MgO薄膜 择优取向 直流溅射 折射率拟合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沉积Fe单晶纳米线生长中的取向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发现了一种能够动态地控制铁纳米线生长方向的沉积方法,利用该方法沉积了包括[110]取向,[200]取向及非晶态三种结构和取向的一维Fe纳米线阵列.对于三种纳米线阵列,测量了它们的磁特性,分析发现具有[200]择优取向纳米线阵列的方形度,各向异性特性和矫顽力都比[110]取向阵列有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 磁性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 取向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分别在苏打石灰玻璃、Mo箔、无择优取向的Mo薄膜以及(110)择优取向的Mo薄膜四种不同衬底上,采用共蒸发工艺沉积约2 μm厚的Cu(In,Ga)Se2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薄膜的织构,研究衬底对Cu(In,Ga)Se2薄膜织构的影响.在以上四种衬底上沉积的Cu(In,Ga)Se2薄膜的(112)衍射峰强度依次逐渐减弱,(220/204)衍射峰从无到有且强度逐渐增强.在苏打石灰玻璃和Mo箔衬底上的Cu(In,Ga)Se2关键词: 择优取向 Cu(In 2薄膜')" href="#">Ga)Se2薄膜 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