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 reconsider the rol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in a dynamic spatial monopoly where the firm must invest in order to accumulate capacity, while consumers may have either linear or quadratic preferences. We (1) characterise saddle point equilibria, (2) prove that the extent of market coverage is increasing in the network effect and (3) unlike the existing static literature on the same problem, the monopolist may not make introductory price offers. Then, we briefly deal with the socially optimal solution, showing that, in general, a planner would serve more consumers than a profit-seeking monopolist.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光纤主干网和本地接入服务市场上电信运营商的供给行为的基础上,首先证明了拥有主干网的运营商愿意租出自己的部分光纤,接着分析证明了上述两市场上使投资更倾向于过度的乘数效应,并进一步证明网络外部性使乘数效应更加明显.旨在对我国电信运营市场发展给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将港口服务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和服务质量水平引入到发货人的效用函数中,通过Hotelling价格竞争模型分析港口FDI企业与内资港口企业的博弈策略行为,分别研究在Nash和Stackelberg博弈条件下,港口服务价格、收益与网络外部性系数、服务质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的结论表明:港口FDI企业与内资港口企业在Stackelberg条件下的最优定价、均衡收益均大于Nash条件下的最优定价、均衡收益;企业最优定价随网络外部性强度线性递减,随服务水平线性递增;企业均衡收益受服务水平和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区间变化规律,处于相同港口外部市场环境下,内资港口企业与港口FDI企业的服务策略选择和侧重点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激烈的双寡头垄断市场竞争环境下,单一定价和歧视定价成为厂商选择的两大定价策略.考虑到网络外部效用的广泛存在性与对称性,对传统的Hotelling模型加以改进,分价格竞争和策略选择两个阶段,对双寡头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博弈分析,指出了各种均衡情况及需满足的条件,并验证了歧视定价相对单一定价的边际成本、网络外部效应、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等因素对厂商进行定价策略选择的重要影响,为其制定最优定价策略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变动供给下的多物品拍卖是在线拍卖的形式之一,但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未能真正地解决销售商如何确定待拍商品的数量和价格问题。本就变动供给下的多物品拍卖问题,建立了一个新的决策分析模型,与已有的模型相比,它不仅能同时确定待售商品的数量与价格,而且能有效地避免替代性商品间的外部性损失,为销售商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免费增值商业模式在信息产品和服务当中被广泛采用。针对企业首先推出免费产品再推出付费产品以充分利用两种产品推出的时间差来提升消费者学习效应、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的情形,本文首先建立两阶段模型,求解给定系统参数情况下的付费版产品最优定价问题并给出解析解,然后通过与企业应用单阶段免费增值模式时的利润进行比较,解析地得到企业选择两阶段模式可获得较高利润的条件,最后在数值计算基础上讨论了学习效应强度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和优化学习效应强度以拓展两阶段模式适用范围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拟采用免费增值商业模式的企业提供了关于产品最优定价和模式选择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This study develops a two-period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in which adults undertake educational investment decisions on behalf of young agents. In addition to educational investment, we argue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is also dependent upon the externality from average human capital within the economy. In a departure from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we assume that there is a reduction in the overall productivity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brought about by human capital externality, and show that complicated dynamics will emerg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n addition to displaying the chaotic dynamics in the sense of Li and Yorke, we also verify the existence of Devaney's chaos and Smale's chaos.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电资源的逐渐耗竭,传统电力资源的替代资源开发成为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探讨核电资源替代煤电资源的经济规律,构建了一个电力资源社会价值评估模型。以电力资源社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动态优化理论求解,得出核电资源替代煤电资源的临界替代时点,分析核电资源替代煤电资源的替代条件,剖析电力生产外部性对电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及导致电力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具体原因。认为电力生产部门的外部性影响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阻碍核电资源替代煤电资源的发展进程。就电力生产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低碳清洁的核电资源替代煤电资源,实现环境、经济与电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制造业由90年代开始急速向东部地区集聚,但近几年这种集聚态势有所减弱,甚至有一些东部地区行业向其他地区进行了转移,产业集聚存在区域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针对产业的行业差异给出产业转移建议.利用我国2007-2009年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青海和西藏)四位码制造业数据探索产业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有如下发现:首先,"地方化经济"的可分解为"就业密度"和"竞争程度".计量结果表明:1)地区差异:就全国样本来说,就业密度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由2007年的显著正向影响转变为2009年的影响不显著.竞争程度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2007-2009年三年间,其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均小于对内陆地区的影响.表明东部地区已经逐步丧失考劳动力集聚所得到的优势,且竞争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2)行业差异:竞争程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行业而不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竞争程度的正向影响更大,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受到竞争程度的正向影响较小,即同行业的集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有利,而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影响较小,这也是创新点之一.最后,对计量结果进行了现实性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建议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东部向中部转移,因为东部已失去了单纯靠劳动力数目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优势,并且东部地区企业竞争的负面效应有所显现,同时中部地区也有能力做好承接工作,但是这还要建立在中部加速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We develop an explanation of the emergence of local norms and the associated phenomenon of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behavior. Individuals are assumed to interact locally with neighbors in an environment with a network externality. Although many patterns of behavior are possible, the dispersed interactive choices of agents are shown to select behavior that is locally uniform but globally diverse.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includes regional vari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technology choice, and corruption. The framework is also useful for further develop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important phenomena like lock‐in, critical thresholds, and contagion.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Complexity 11: 65–83,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