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3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o(C~5H~5)~2]~n.[M(dmit)~2](M=Ni,Pd;n=0,1,2)型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奇  李村  屈峥  游效曾 《化学学报》1992,50(4):365-371
二茂金属[M'(C~5H~5)~2]^1^+的盐与(NBu~4)~n[M(dmit)~2](M=Ni, Pd; N=1,2)反应, 当M'=Fe, Ni; n=1时, 分别得到了导电配合物[Ni(dmit)~2]和[Pd(dmit)~2]; 当M'=Co, n=1,2时, 分别得到的是电荷几乎不转移的4个盐[Co(C~5H~5)~2]~n[Ni(dmit)~2]和[Co(C~5H~5)~2]~n[Pd(dmit)~2]。用ESCA、Raman谱及循环伏安图讨论了上述化合物形成时的电荷转移量。尽管[M(dmit)~2]的室温电导率相当大, 但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表明它们属于半导体。EHCO能带计算给出[Ni(dmit)~2]的能隙0.112eV, 与实测的电导活化能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2.
史济斌  刘国杰 《化学学报》1993,51(6):521-526
本文将Eyring的液体粘性流动分子模型推广到了液体混合物,并用热力学方法导出一个无限稀释溶液中溶质的的放散系数与溶剂内压间的关系式.推导表明,扩散所需的空穴大小适为一个溶质分子所占液体的体积.扩散的活化能不仅取决于溶剂对溶质分子的作用能,而且还与在溶剂中形成空穴的难易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气体扩散电极的薄层平板模型基础上, 推演出在高超电位区电位与总表现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的简化式, 直线段的斜率项包含抟质参数和电极结构参数, 调节这些参数可以减小斜率, 从而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把简化式应用于氧还原为过氧化氢的反应, 研究氢氧化钾浓度对斜率值的影响, 公式的推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尹斌  张祖训 《化学学报》1995,53(5):488-494
本文提出的循环伏安法理论, 它适用于不同厚度的聚苯胺膜电极, 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文中还列出了不同厚度的聚苯胺膜所得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对势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在Ni(510)台阶面上的吸附和振动, 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并考察了氢原子在Ni(997)台阶面上的吸附和扩散, 结果表明,台阶对下台面上扩散的氢原子开成捕获势阱, 对上台面扩散的氢原子形成反射势,这也很好地支持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岳廷盛  邱陵  马永利  李纪泽 《化学学报》1986,44(11):1167-1171
无机离子交换剂以其选择性、耐热及抗辐照性很高一直受到重视.但由于它的交换过程缓慢,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本文把十分之几微米的无机离子交换剂[Ti(HPO_4)_2·1/2H_2O]微晶粘结成球,以减低对流体阻力,同时大大增加交换表面.用这种交换剂研究了H~+-Li~+和Li~+-H~+互交换的动力学;同时,根据交换剂的几何模型,解出了相应界面条件的扩散方程.实验显示了在这种无机离子交换剂中的交换速度比在001×20的聚苯乙烯凝胶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快3.5倍,它可能为提高无机离子交换剂的传质功能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下熔融NaCl的分子动态学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俊  朱锦明  徐桦  陈念贻 《化学学报》1991,49(3):214-219
用分子动态学方法对不同温度下的熔融NaCl进行了模拟计算, 得到了被模拟系统的偏径向分布函数、结构因子、配位数、马德隆常数以及Na^+和Cl^-的自扩散系数等。计算值与实验值大体符合。据此,还讨论了熔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Li7(4,3)-H和Li9(5,4)-H小原子簇模拟氢原子在平坦金属锂(100)面吸附体系, 取小基组作了各吸附位吸附势能曲线及相应分子轨道能级图、吸附和表面扩散势能面的ab initio研究。结果表明, 氢原子优先吸附在配位数较高的吸附位上, 并倾向于由高配位数吸附位向低配位数吸附位迁移, 表面扩散各向异性, 扩散跳跃步长与锂单晶晶格原子间距数量级相同。从吸附和表面扩散势能确定了最低能量表面扩散途径, 分析了原子在平坦金属表面上迁移的微观过程。  相似文献   
9.
取Li7H和Li9H两个原子簇模拟氢原子与含台阶的金属锂表面的相互作用, 以小基组用ab initip方法计算了体系的吸附和表面扩散势能面(或势能曲线)。结果表明: (1)对Li7H体系, 台阶面附近沿垂直边棱方向存在三种不同的桥位吸附位, 最稳定的吸附位在上台面接近台阶边棱处, 台阶面显著地改变了表面扩散活化能, 台阶边棱处有一个较高的势垒。于是, 迁移原子将会在台阶边棱处受到反射, 并可被捕获于台阶面上及其附近。由势能面确定了最低能量表面扩散途径。(2)对Li9H体系, 在Li7H原子簇基础上增加次表面层两个锂原子后, 表面扩散活化能略有减小, 氢原子在上台面的桥位吸附更趋稳定, 各吸附位相对稳定性及势垒内何位置几无改变, 这些结果显示了台阶面对氢原子的化学吸附和表面扩散发生扰动, 台阶边棱对表面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鞠晃先  陈洪湘 《化学学报》1994,52(11):1118-1125
研究了甲苯胺盐在碳纤维微盘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pH 对甲苯胺盐电极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在pH<3.7,3.75.5时,参与电极过程的H^+数分别为3,2和1,测定了甲苯胺盐的扩散系数及在碳纤维微盘电极上的电荷转移系数α,标准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α和式量电位E^α,提出了不同pH下电极反应的机制.对甲苯胺盐在碳纤维微盘电极上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探索, 并测定了吸附控制条件下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