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2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15篇
化学   1165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2072篇
物理学   87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形结合的本质就是将直观的图形与抽象的语言符号相结合,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融合,让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化.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本文中,从数量变化规律、图形变化规律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实际应用三方面着手,具体谈谈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问题征解     
《数学通讯》2021,(3):63-64,F0003
本栏目精选有趣、实用、新颖、灵巧、深浅适度、富有启发性的题目进行征解,使其成为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的小智囊.该栏目面向广大读者征集问题,问题的选题范围不做限制,但难度应适当控制,适宜中学生解答.欢迎自编新问题,也可以在现有问题基础上进行改编,提供试题时请注明来源,并请附上解题思路分析和详细解答.每期问题征解时间为40天,欢迎广大读者(尤其是中学生)踊跃提供解答,本刊隔两期刊登读者或供题者提供的解答.提供问题或回答问题时,请发送到电子邮箱:shxtxwtzj@163.com.  相似文献   
3.
“留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所谓教学“留空白”的艺术乃是指将艺术创作中留空白的手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地“再创造”,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类比思维的概念及心理机制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似而推出其在另一些属性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思维形式。其具体过程是:通过对两个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其相似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对象中去。由此可见,运用类比思维有三个要素:一是要有本象(即类比思维中包含有待进一步认识的对象);二是类象(进行类比的对象);三是本象与类象之间具有某些相似点。有了这三个基本要素后,再将类象具有而本象是否具有未知属性或关系作为思维的出发点进行思考,对相似关系进一步引申或重新构造,最后推出本象也可能具有类似的属性或关系。  相似文献   
5.
猜想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依据已有材料、条件和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推理等,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猜想也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往往起源于立意深邃的猜想,正是无数数学家们的猜想,数学科学才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数学。由于猜想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情推理能力,更能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因此近几年猜想题倍受高考命题老师的亲睐,成为高考数学题的一个新亮点.本文试对这类题型及解法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直觉思维的含义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可贵的是直觉”,“我信任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什么是直觉思维,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名著《教育过程》中曾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迥然不同,它不是以仔细的,按规定好的步骤前进为其特征的……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有关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者可能进行跃进、越级和采取快捷方式,并需要以后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重新检验所作的结论。”所以,直觉思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它不过是一种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通过某种下意识(或潜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说,直觉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头  相似文献   
7.
新颖、有趣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精于设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而掌握新课内容.精于设问,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中基本概念的实质,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精于设问,在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化归的意义所谓“化归”,依字面理解含有转化和归结的意思.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人们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问题乙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甲的解答,这就是化归方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司德平 《物理实验》2006,26(1):33-35,39
介绍了13~18世纪物理学史和科技史上曾名噪一时的第一类永动机的设计方案的破灭.第一类永动机幻梦破灭的历史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与启示,有力地促进了19世纪中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处于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时期的幼儿,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优越,思维也就格外活跃。因此,为了让幼儿能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笔者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努力将游戏与珠心算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一些珠心算方面的粗谈知识,从而启迪和发展了幼儿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