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知道,作业批改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在正常教学期间,对数学老师来说更是"每日必改",有时甚至"每日几批"(上午改前一天的作业,下午改当日作业).数学教师批改很辛苦,特别是任教两个班的教师,每天批阅作业的量很大.虽然是每天都要做的手头工作,却也容易忽略研究每天"遇到"的大量素材.我们常常说要修炼教学基本功,其实把每天手头这些素材好好研究,既有助于学生的素养提升,也有利于教师基本功的精进.本文选取最近批改作业中收集到的案例和点评意见,并跟进作业批阅的相关思考,供研讨.  相似文献   
2.
中学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考核以及教学研究等内容.有些学校对教师的备课、上课等工作抓得很紧,但对教师课外作业的批改重视不够,要求不高,导致有些教师偷懒不批改作业,每次就对对答案而已甚至不了了之.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引起了我们对这个貌似简单问题的思考:这就是教师为什么要批改作业?  相似文献   
3.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身为数学老师,每天都要批改作业、试卷,不可避免地要和学生的错误打交道,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出错的原因,让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能力为重,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真正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切实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郝华宁 《工科数学》1997,13(2):76-77
章[1]介绍了MEEF系统(高等数学自测信息反馈系统)的目的,构成和使用方法,章[2]对这一系统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论述,章[3]则对该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作用给予了详细的分析,这一系统不仅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效率不高的批改作业的环节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使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能在每周及时了解其授课和学习中的多种反馈信息,那么如何提高MEEF系统的可信度呢?本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景海荣 《化学教育》2011,32(11):32-33
中学化学教师尽管在教学中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成绩,但是仍存在着不少困惑。本文研讨了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化解不同的困惑,以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基本环节,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根据作业批改情况,确定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简单化、任务化.常打"√"或"×",最后再加一个日期、分数或者打一个等级等.利用这样的批改方法,在评判学生的解题的正确还是错误,比较他们学习的差异方面是可以的.但这种批改方法枯燥乏味、缺乏必要的激励性,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潜能.  相似文献   
8.
朱时英 《中学数学》2012,(10):80-81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册,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眉批与尾批.而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和“×”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等方面的确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正是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对于备学生,很多老师当成了套话、空话,在实际备课中忽视了备学生这个环节。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物理教学中为什么要备学生,怎样备学生,以及备学生存在的一些误区。一、为什么要备学生1.确定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有两类问题不适合讲。一类是,不用讲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另一类是,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内容。到底哪些内容属于上述两种情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而不是通过教师的揣度来确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