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543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3326篇
物理学   14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993篇
  2011年   736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以大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笔者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来谈谈物理教师的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问的设计和提问的效果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黄绍培 《数学通报》2006,45(7):31-31
记忆特征告诉我们,要加强对某一件事的记忆,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错误”与“教训”是最为深刻的.数学教学何尝不是如此.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6.
争鸣     
《数学通讯》2005,(9):24-27
该问题共收稿68篇,所有稿件均给出了正确解法,并指出了学生解法的错误是忽视了隐含条件λ/(λ+1)^2〈5/36。来稿前5名作者是:黑龙江鸡西市一中王荣峰,江西余干县蓝天中学阮灵东,安徽南陵县一中张振,湖北天门市竞陵高中代成红,江苏镇江市江南学校刘成俊.  相似文献   
7.
陈继武 《数学通讯》2005,(12):19-22
排列与组合,虽然是组合数学中最初步的知识,但由于其思想方法较为独特灵活,以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的不良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把书本知识进行活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去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主要应该体现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上 .在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时 ,应是阅读、观察、实验、独立思考等能力相互渗透着进行的 .1 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阅读 ,主要是教给他们阅读方法 .具体要抓住“读、找、议”三个环节 .首先是“读” :通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十分重视实验教学 ,对中专物理实验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展现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 ,它有化枯燥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平淡为神奇的功能 .在激发学生兴趣 ,建立概念 ,验证规律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1 .1 由演示实验引新课讲授新课时 ,教师应想办法引入一个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兴趣的演示实验 ,由实验引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电场中的导体”一课 ,教师可把正在收听的收音机用金属罩罩住 ,声音立即减弱 ,为…  相似文献   
10.
雷风  彭玲 《数学通讯》2005,(1):21-21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对此问题,课本高一(下)P129给出了一个较难掌握的图解法,尽管文[1]也给予了详尽的归纳、指导,但依条件的不同,分类较多,判断准则各异,不太具有可操作性.于是,文[2]作者覃埋基老师独辟蹊径,借助余弦定理及二次方程知识给出了另一解法.笔者本着"三角问题三角解决"的想法,给出该类问题的再一种解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